国内目前部分的CDM项目中存在“为CDM而CDM”现象

2014-1-18 01:44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据记者了解到,hfc-23是制冷剂hfc-22(传统氟利昂的替代物)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安全无毒,但其温室效应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11700倍。通过CDM机制,生产制冷剂的企业通过消除hfc-23而获得大量核准的减排量(cers),这些额度在欧盟等碳交易市场出售,从而给企业带来了“额外”收益。

    “清洁发展机制观察”给出的依据是,目前这16个被叫停项目中,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曾出现过以下情况:在没有成功注册CDM项目的情况下,hfc-22产能明显下降,而一旦获得了cdm注册,产能便会疾升;在无法继续获得cers下,项目选择停止生产。

    “根据现在国际碳交易的价格,一吨hfc-23就是8万欧元,也就是80万元人民币。”黎东解释,hfc在中国cdm项目中的签发比例占到了一半,达2亿吨。

    目前大部分hfc-23项目都来自于中国和印度,这些项目已经为两国的生产商带来了数亿美元的利润和巨额税收。

    据易碳家了解到,在国内目前部分的cdm项目中,确实存在“为cdm而cdm”的现象,即中国企业做cdm项目是为了直接从项目本身获得经济收益,并非为了有效减少碳排,完全由经济利益驱动而非环境利益驱动。

    黎东举例,企业向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申请cdm项目时,设计了hfc-22的产量为100万吨,如此或可产生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在cers中,每出产一吨hfc-22,即作为11700吨计算),但事实上可能安装的产量只有80万吨,即可分解800万吨二氧化碳,“如此还有20万吨的空间去增加设备,从而获得额外的cdm款项”。

    巨化股份的王先生对此予以否认。其解释,该公司排放每个月都是经过世界银行核查,“我们是签了合同的,一签就是7年,就是到2013年,每吨排放6欧元,每个月获得1043万吨的指标。”他说,多排了也不会多拿一分钱,所以不会存在增加产量套利cdm的可能。

    “企业目前需要证明的有两点:其一,其hfc-22的产量在这几年没有明显增长;其二,如果增长太快,企业需要证明这样的增长是合乎逻辑的。”黎东同时强调,实际上,到目前没有一个真凭实据的东西,说明企业没有这样的一个案例,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paifang.com,转载须加网址。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