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打破画地为牢

2016-1-13 17:29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京津冀地区是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这些问题是当前及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大气污染严重。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区域,已全面亮起红灯,尤其是PM2.5污染已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2014年,京津冀地区SO2、NOx排放量分别为147.8万吨、194.57万吨,占全国的7.5%、9.36%,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倍,4.2倍。

水环境状况堪忧。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7%。国控断面中劣V类断面比例高于1/3,跨界水体及入海河流污染严重,永定河、大清河等部分河段水质呈V至劣V类。

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39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属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北京市应急用水源被迫常态化使用,天津市多次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河北省长期超采地下水。

能源消费总量大,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高。2014年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约4.8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其中河北省高达88.6%。

土地开发规模不断扩大,供需矛盾尖锐。京津冀地区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较快,剩余空间已严重不足。

原标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打破画地为牢,生态红线把牢

12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