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气候适应型竹林景观管理”项目总结会近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召开,项目最终形成的《贵州省赤水市竹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报告成为国内外首份关于竹林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对开展该领域国际合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记者从国际竹藤组织获悉,竹林在应对和缓解气候变化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其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等特点,对保持水土、消耗二氧化碳都有明显优势,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竹产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同时,该报告显示,随着气候变暖,赤水市竹林脆弱性总体上较低,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而赤水市海拔梯度较大,可有效抵消因气候变化带来的对竹林生长的影响。
对此,国际竹藤组织将与遍布亚非拉地区的成员国分享赤水经验和有关气候变化脆弱性的评估模型,推进南南合作关于气候适应型竹林景观管理技术的完善、交流与普及。
据介绍,“竹林景观管理项目”主要在贵州竹林面积最大的赤水市实施,并获得瑞士发展合作署31万元的资助,项目旨在提高试验区竹林的水土保持、病虫害防治、经营管理、土地生产力等方面的能力。
位于云贵高原与
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赤水市,目前有竹林130万亩(楠竹51万亩、杂竹79万亩),人均竹林面积超过4亩,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当地农民将近一半的收入与竹子有关。
项目实施后,赤水示范农户材用林产量每亩提高0.53吨,平均每亩增加纯收入40元;笋用林产量每亩提高197公斤,平均每亩增加纯收入593元;笋材两用林每亩预计成竹增加15株以上、每亩采挖冬笋23公斤,平均每亩增加纯收入196元。
据了解,瑞士发展合作署隶属于瑞士联邦外交部,是瑞士国际合作项目的执行者。赤水“竹林景观管理项目”是瑞士发展合作署“全球气候变化项目”的一个子项目,而主持该项目的国际竹藤组织,是一个致力于提高竹藤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倡导和实践发展竹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中国
北京,目前有41个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