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环保局颁布《清洁
电力计划》(CPP)。11月18日,计划遭国会否决,随后,奥巴马行使了总统搁置否决权。就在大家认为计划已冲破国会限制、将如期实施的时候,2月9日,美国最高法院以5票赞成4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暂缓实行CPP的裁定。2月13日,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保守派”代表人物斯卡利亚心脏病发作离世,投票格局从5:4保守派领先转为4:4的僵局,给判决结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作为奥巴马的一项重要“政治遗产”,作为“总统气候行动计划”的核心方案,《清洁电力计划》从提出构想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会走得一帆风顺。
什么是《清洁电力计划》?为何牵动着美国人的神经?又为何如此一波三折、命途多舛?
清洁电力计划旨在减少来自美国温室气体最大排放源——电厂的
碳排放,同时保证能源供给的可靠性和价格的可接受性,目标是到2030年,美国发电厂的碳排放与2005年相比减少32%,同时美国发电量的28%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这是美国采取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
CPP之所以“难产”,与美国的政体有直接关系。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政府和法院独立行使,总统个人说的话也未必好使。对于CPP这样一项饱受争议的计划,奥巴马要面临来自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层层阻力。
如果说美国的政治制度是CPP受阻的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则在于它涉及不同的利益相关方。
改革必然触及利益。一方面,这项
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同时展示了美国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决心,受到美国公众的大力支持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另一方面,虽然页岩气革命大大降低了天然气的发电成本,但截至目前,煤炭仍然是美国最主要的发电来源。这项政策对于美国煤炭行业来说,打击是巨大的;对于部分主要依赖煤炭能源的州政府和一些能源企业来说,后果是难以接受的。
根据法律要求,美国环保局颁布的规定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因此,争论的一大焦点在于CPP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法性。反对人士提出多条观点,试图证明美国环保局推行的CPP超越了《清洁空气法》给予它的权限;而美国环保局此前多次表示,CPP有强大的科学和法律基础,政府所做的一切都基于《清洁空气法》的授权。
有外媒分析称,CPP所面临的挑战不在气候变化治理,也不在合法性,而在于这是一个以缩小总统权力、限制联邦政府机构权限为目的的多方博弈。
由此看来,气候变化
问题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像,它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在经过了一系列曲折反复之后,CPP的去留仍然悬而未决。尽管如此,应对气候变化依然是人心所向,向低碳能源转型始终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