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修复工作刻不容缓。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引起了社会各方对我国土壤污染状况的广泛关注。根据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污染分布状况来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总体来说,全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十分严重, 土壤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政策密集出台,“十三五”将迎来爆发期。2015年土壤修复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土壤修复获政策不断催化。湖北省近期出台《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成为全国首家土壤污染防治性地方性
法规。我们预计“土十条”将于年内发布,土壤修复有望在“土十条”的刺激下“十三五”迎来黄金发展期。
单位治理成本130~3000元/吨差别大,6万亿蓝海有待开发。我国待修复的污染场地数量非常多,保守估计超过50万块,其中有待修复的土壤污染面积为3.83亿亩。由于土壤类型不同,单位治理成本130~3000元/吨差别很大。保守测算, 耕地土壤污染、矿区土壤污染、城市土壤污染投资需求分别为3万亿、2万亿、1万亿,土壤修复总
市场空间在6万亿以上,仅耕地修复市场潜在容量就达到3.8万亿,空间巨大。
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超级基金”值得借鉴。目前企业参与土壤修复项目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三种:EPC模式、BOT模式、“岳塘模式”。“岳塘模式”为土壤修复PPP创新模式,即集团与政府签订PPP或者土地开发协议,上市公司从集团公司手中获取工程项目。目前正实施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595亿元, 共有污染治理项目856个。作为最早关注土壤修复的发达国家,美国在土壤修复的资金机制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建立了土壤修复超级基金。设立国家土壤修复基金,可有效保障土壤修复项目的资金来源,解决项目资金
难题。
投资策略:区域垄断特征明显,优选具备区位、技术优势标的。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经营主体主要有环保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的环保事业单位。环保企业中多为大型国有企业或有地方背景的民营企业,而外资企业则通过合资路径积极进入国内市场。总体来说,土壤修复公司表现出一定的区域集中性,区域垄断特征明显。建议优选具备区位、技术优势标的,推荐重点关注永清环保、高能环境、博世科等,同时建议关注东江环保、东方园林、鸿达兴业等相关标的。
风险提示:政策推动、政府资金投入不及预期;上市公司订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