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

2016-2-18 16:52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胡春力

[摘要]本文对影响我国经济实现低破发展的经济规模、技术和产业结构三大因素进行了解析,指出产业结构低度化是制约低破发展的主要障碍,其特征为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在工业内部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过高;高技术产业成为贵源密集度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业。文章提出我国椎进低破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按照低破而不是高破的模式来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

影晌我国经济实现低碳发展的三方面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过程伴随不断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必然会提高碳消耗和碳排放。 但碳消耗和碳排放将严重到何种程度 会不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取决于经济领域的三方面因素,即经济规模、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

(一)经济规模扩大因素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数量不断增长,带动经济总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增加对物质资掘的消耗,同时也会增加生产废弃物的排放。

但是,人们面对的经济增长、经济规模扩大的现实是不可逆转的。 人类社会对物质产品的总需求不断增长,必然会拉动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总规模相应不断扩大。 社会总需求的不断增长是因为:第一,人口在不断增长,社会总需求相应扩大。第二,人们不断追求生活质量的改善,人均消费品的数量、品种都在不断增加,带动社会总需求的相应扩大。 第三,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必须努力加快经济增长,尽可能扩大经济总量。

由此可见,维持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起始的、先决的条件,因此才产生了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也就是既要维持经济增长,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想说明,仅仅指出发展经济会提高碳消耗和碳排放是远远不够的,人类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落后地区面临的问题是寻求低碳型的经济发展路径。

(二)技术因素的影响

技术创造需求,在经济领域中的技术要素起着引导需求方向、推动需求扩大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的总体作用是加大对自然界的物质索取,从而提高碳消耗和碳排放。

一些新技术产品能够通过提高性能、缩小体积、减少零部件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一些新的生产技术能够通过提高对投入品的利用效率、 简化加工过程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因此新的技术发明能够改变一条生产线,一个生产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生产函数、单位产出的碳消耗系数以及碳排放系数,从而能够起到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 还有一些技术和产品能够处理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但是,也有许多技术发明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 因而,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角度来看,经济体的主流技术是否具有低碳性质,对经济发展的代价起着一定影响作用。

市场经济中,竞争压力迫使新技术不断产生,推动新的产品和新的加工方式不断更新换代。 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些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降低消耗、有利于低碳的技术,另一类是增加碳消耗的技术。 但是市场对技术的划分方法有所不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技术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可以占领市场的技术,而另一类则是不被市场认可、最终会被市场机制淘汰的技术。

对同一种技术的评价,市场标准与低碳标准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是一致的,如-些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产品和生产工艺得到大面积推广。 这些节约型的产品和工艺一方面减少了碳消耗,另一方面节约了使用成本或生产成本, 可以起到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销路的作用。

在另一些情况下,对技术进行评价的市场标准与低碳标准则有可能发生冲突。 一些产品、 工艺有利于低碳,但是在市场上打不开销路,不为市场所接受;而另一些产品和技术虽然会严重污染环境,却在市场上供销两旺。 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 例如, 一些实现了低碳生产的清洁生产工艺在投产后不久由于亏损严重而停止了生产。 清洁生产的工艺及技术路线当然对环境保护十分有利,但用这样的生产工艺加工出来的产品成本相对较高,而产品质量、 性能并无太大变化,竞争不过用普通工艺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而被迫退出市场。

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强大的。 在低碳标准与市场标准不一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如果要克服市场短视行为的自发作用,使低碳型的技术能够得到推广的话, 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法律干预手段。 但是,这样做必须付出巨大的执行、监督成本。

为了准确判断经济增长对碳消耗和碳排放程度的影响,需要考察该经济体主流技术的结构与变化趋势,包括技术的先进程度,环境友好性等等。

(三)产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当中各产业、 各行业的构成情况。 除了一、 二、 三次产业的划分外,各产业内中又分为众多行业。 一个经济体的产业构成是经济发展的内涵,是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 产业构成、 三次产业内部的行业构成对一个经济体的碳消耗强度、 碳排放规模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是因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所需要的物质投入构成是不同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同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规模也相去甚远。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一国的生态环境会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一方面,国际贸易、外国投资会直接成为碳消耗和碳排放转移的渠道;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直接制约着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从而对各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在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体系。 一同的产业结构的形成、变动取决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分工地位。 受分工地位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向某一类产业的偏斜。 例如有的同家主要把矿产业作为经济支柱,有的国家主要靠发展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带动经济增长,有的国家则以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的主体。 这样,受同际分t地位的制约,各国的产业结构出现了高度化与低度化的两极分化,因而相应形成了低碳经济和高碳经济的两极分化。

才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当中争取什么样的分工地位.是否争取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国家战略选择的结果。 有的国家选择了追赶战略,努力推进产业高度化. 从而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有的罔家选择了比较优势战略,固化低度化的产业结构,其结果就是按照"比较优势"的要求,发展高碳消耗、高碳排放产业,就必然会形成高碳经济的灾难性后果。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