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才能破解制约中国低碳技术发展的“软肋”

2016-2-22 22:34 来源: 中外企业家 |作者: 宁晨希

我国低碳技术面临的制约因素


二、我国低碳技术面临的制约因素
1.低碳技术开发的动力不足

合适的激励机制是保障技术创新的有力条件,在低碳技术领域,企业的短期盈利倾向和技术开发的高失败率使得企业对低碳技术的开发动力严重不足。一方面,低碳技术所引领的低碳经济势必要求企业放弃现有的利益所得,投入巨量资源改变自身生产经营模式,包括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升级相应的基础设施等,这些额外增加的成本在短期内不但不会增加企业收益,还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即使长期来看低碳技术的应用有利可图,但对短视的企业而言,投入巨量资源进行低碳技术研发并不是可取的事情;另一方面,低碳技术的开发具有高风险性,在低碳经济前景不明朗、产业链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开发的收益与风险并不匹配,即使开发成功,创新技术所带来的收益能否弥补成本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完善也增加了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开发的忧虑。

2.低碳技术开发的基础能力薄弱

低碳技术开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与任何一项技术创新类似,人、财、物都必不可少。人才方面,我国由于涉及低碳技术时间较短,低碳创新人才积累严重不足,尤其是领军型人才稀少,加之我国科技创新的氛围不足,科研人员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原动力不足。此外,人才培养体系依然过于侧重“高碳技术”层面,对低碳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亟需完善;财力方面,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不足1.5%,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研究所、院校甚至企业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面临较为严重的经费限制;基础设施方面,我国低碳技术研发受限于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大多集中于初级阶段,高端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严重落后,不同研发单位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技术流动和交流效率低下。

3.关键技术领域创新存在障碍

电力行业方面,我国在煤电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依然存在问题,部分需要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我国在大型风力设备制造、燃料电池设备、太阳能光电池设备和生物质能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新能源整体利用效率较低,低碳技术的开发具有高风险性,在低碳经济前景不明朗、产业链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开发的收益与风险并不匹配,即使开发成功,创新技术所带来的收益能否弥补成本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4.缺少国际社会减排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根据《哥本哈根协议》,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协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但由于国际政治博弈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承诺无法有效落实,我国从国家社会获取的低碳技术转移相当有限,一方面先进国家对核心低碳技术持续封锁,另一方面过高的技术转让费也限制了转移的数量和质量。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