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方面的政策要精致一点
在社会发展方面,其实中国始终面临一个两难的大选择。敢不敢承认,中国不可能在现阶段实现全民富裕?这是一个大
难题,从资源、从发展阶段上看,不可能。从政治承诺上看,则必须要实现,过去又一直这么讲的,这就形成政治压力和包袱了。社会上有人就会抱怨基尼系数,贫富不均;年轻人就会讲,发展机会不多,有人就会借机搞事、闹事。所以,我看中国早晚还是要甩包袱的,还是要实事求是地承认,不可能在现阶段实现全民富裕,有人贫困,有的地方贫困,这是正常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贫困与贫困
问题的解决是两码事。我们应该承认,第一是有贫困问题,而且肯定不能让所有人脱贫,所有人都富裕起来;第二是我们尽力解决贫困问题,让大家走向富裕,这个问题要讲清楚,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穷则思变,就不会是那么回事了。所以,总的来说,
政策要精致一点,如果含糊其词,必会反受其累。
精细制造是一条产业出路
精细制造是一条产业出路。中国怎么搞产业?一条路是比拼高科技,技术优势,让中国成为美国那样的国家;一条路是批量生产,低价取胜,这是中国过去的路;还有一条路是精细制造,我说这是人口大国、有制造业传统的国家要走的路。很多时候,中国总是讲有特殊国情,但每当制订政策的时候,就忘记这一点,总是与美国比,要知道有些事情真的比不了,不但中国比不了,德国也比不了,日本也比不了。有趣的是日本这个例子,日本一直想与发达国家比,甚至发动了战争,最后还是发现,真的比不了。技术是要靠积累的,没有积累,即便拿来了,也不好使,最多只能保证一代产品而已。我个人不大认同中国版本的工业4.0,这不是面向全国产业的版本,而是面向少数国企和少数企业的,与整个经济体无关。一个有制造业传统的大国,有13亿人口,很多人连吃饭问题还没有解决呢,你要搞产业,只能走精细制造,要发展乡土产业,这是有价值的。一块普通的
水泥砖,只要做的精致,不管当地有没有宽带,谁来买都是高价,谁也比不了,这就是精细制造的精髓所在。我在美国,买了个
浙江永康生产的炒菜锅,号称是采用了纳米科技制造,世界最高水平的炒菜锅了,但只用了一天,把手就掉了,一锅菜都掉到地上。这种高科技,不搞也罢。还不如就是普通的炒菜锅,精益求精,做到精致到艺术品的地步,你看是否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