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界顶级智囊们眼中,中国困局命门何在?

2016-2-25 02:55 来源: 智谷趋势 |作者: 严九元

货币政策被过度依赖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货币政策被过度依赖

智谷评:央行行长周小川正处在风暴眼中。两天后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上海举办,小川也将赴会,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会是焦点。周小川在演讲时称,货币政策被过度依赖了。

演讲摘要:

这次会议的主题非常重要,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从我的角度来讲,跟我的领域关联不是特别大,因此,这里我作为经济研究者的角度发言。

从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来讲,我说说自己的体会。先说一下结构性改革,我个人最早进入经济学研究是从搞数学模型出发的,从我接触的各类数学模型来说,最终结构性的问题和价格问题是一个问题。结构性问题就是价格问题,当然必须有一个有效市场假设。

从结构性问题来讲,大家一般先看产品的结构问题,在产品市场,应该说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市场是有效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变动也决定供求关系。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价格信号提供激励,没有激励的结构调整也是很困难的。

这些都是大家都熟知的东西,产品价格里面,有的时候市场调节不了,特别是有一些重要的产品。但是从实践来看,我们最后发现也不见得政府主导的定价做的更好。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成品油,这么重要的产品可能政府考虑更周到一些,但是经过几轮演变,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的成品油的定价,最后不过就是在国际市场价格上加一个缓冲期,就是延迟 20天左右,过滤掉价格高频波动的成分,然后再跟随国际市场价格。最近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总之也很难说明即便某些很重要的产品,是不是就是说市场决定的价格就是不行的。

更复杂的问题是要素价格,传统意义上,大家理解的要素价格是人力资源、资本、土地。我认为原则上来讲,价格实物供求关系也是成立的,只不过情况更加复杂一些,这些复杂的因素应该有一些额外的考虑。这也包括大家所关心的像利率、汇率这些问题,也是供求关系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如果单纯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汇率更多的是一个贸易加权的供求关系。但是如果说后来随着国际经济发展,资本投资和资本流动变得越来越重要,外汇的价格也更加像要素价格。

下面我想说的,之所以说市场有一小部分情况下市场是无效的,过去传统的经济主要是存在外部效应,让市场决定的价格可能存在误导。有广义的外部效应和狭义的外部效应。

一般来说,像制造环境污染,损害环境之类的是最典型的外部效应的例子。有的人把宏观的因素考虑到外部效应里面,这是分类问题。总之来说,外部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效应研究领域。

最近国际上做的越来越多的是外部效应内在化。典型的就是像污染问题,或者再具体一下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排放问题的内在化,它的外部效应事先包含在使用能源或者制造污染排放的成分里面。因此也就是说你要排放二氧化碳,先消化二氧化碳和吸收二氧化碳的钱先拿出来做减排的工作。这样就是二氧化碳外部效应的内部化。

比较典型的例子,比如说汽车的铅蓄电池。即便市场有无效的情况,特别是外部效应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办法能够使价格机制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说明不见得其他的结构性政策能够比价格政策更好。

我只是从这一个角度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内容,我也是听刘鹤主任反复讲过消化价格扭曲,我们当前存在很多价格扭曲,把这些价格扭曲消化掉,改革掉,在很多程度上就是结构性改革了。

另外一个强调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很多国家财政政策空间比较小,过去债务比例高,所以有一些过度依赖货币政策。因此近两年在国际很多场合在讨论,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问题。

另外可能过度依赖凯恩斯主义的措施,搞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过头,大家就会讨论这个事。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会思考,实际上应该更加侧重于对供给侧的政策考虑。从这个角度来讲,供给侧和需求侧也是相匹配的,是相互配合的。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