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中财办副主任兼央行副行长):货币政策要避免过多的放水
智谷评:供给侧改革下,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会怎么样,易纲给出的答案距离标准答案应该是八九不离十。
演讲摘要: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适当的总需求的管理,它们两者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第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一个判断。第二,总需求的管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处于一个辅助的地位,是一个配合的政策。第三,总需求的管理虽然是总量的政策,但是我们在做总需求管理的时候,应当强调有针对性和精准发力。
下面一个
问题就是如何适度管好总需求,所谓适度就是把握好度,那么这个度在什么地方?我想有这么三个把握,第一个把握,总需求管理,要使它不产生“债务 -通货紧缩”的螺旋。第二个考虑,不能超越社会承受的能力。第三个考虑,不出现流动性比较大面积的紧缩,守住这三条线。
那么很显然,总需求的政策,一个是财政政策,一个就是货币政策。那么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在鼓励消费,尽量减少挤出效应上多做文章。那么货币政策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稳健、适度、灵活,要避免过多的放水和宽松。应该说总需求管理的主战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同时,我想强调的,也有一些补短板的政策,既是供给又是需求,把补短板的政策运用好的话,也会适度扩大总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帕累托最优改进。帕累托最优改进要求没有人能够变坏,所有人都不变坏或者变好。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有破有立,有些僵尸企业要淘汰,不能让所有人不能比之前更坏、只能更好。
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度在什么地方?我刚才说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或者在日本,他们在进行结构性改革的时候,都产生了一些紧缩的效应,所以我们要把握这个度。再简单重复一下,把握这个度,不能产生债务 -通缩紧缩的螺旋。第二个度,不能超越社会的承受能力,社会承受能力最主要指的是就业。现在我们情况比较好,是因为我们 16-59岁劳动力人口,这段人口结构在下降,所以我们的就业还是比较充分的,所以现在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来进行这样的改革。同时,要保持流动性比较充裕,有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
财政政策是天然的结构性政策,所以财政政策在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应当是需求管理的主战场。财政政策有很多结构性考虑,比如说扶贫、结构性调整。货币政策还是要稳健。货币政策要避免过度宽松,因为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可能会产生资产价格的泡沫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