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京津冀实现空气质量达标还需作出哪些努力?

2016-3-1 11:34

为达到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京津冀地区应重点强化落实哪些政策措施?


■产业结构大幅调整,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全面实施最佳可行技术,大力控制交通污染。

中国环境报:为达到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京津冀地区应重点强化落实哪些政策措施?

贺克斌:根据不同情景下的污染物减排量及相应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我们建议着力推进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产业结构大幅调整,放缓一次能源增长需求。京津冀地区未来长期发展模式应该走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高耗能工业产量不再增长或者开始下降,重工业占主导位置的模式在2030年之前实现转型。北京除了城市工业以外,其他工业基本不再存在。天津市已有的大型重工业将不再继续发展,不再新建类似产业。河北将持续发展综合性的工业体系,“两高”行业产品产量得到控制。京津冀地区一次能源需求量增速放缓,一次能源需求量在2030年基本达到峰值。

第二,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煤炭消费比例大幅下降。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河北省重点削减发电供热、炼焦及工业高耗能行业的煤炭量。天津和北京也大幅度削减煤炭用量,削减重点为高耗煤行业和发电供热行业。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供应和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提高外购电和新能源发电比例。

第三,全面实施最佳可行技术。京津冀地区所有燃煤发电实现超低排放。河北、天津的钢铁企业全面升级改造安装高效除尘器,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钢铁企业烧结机全面安装脱硫设备,脱硫效率不低于85%。河北、天津的工业窑炉全面升级改造为袋式除尘器或电袋复合除尘器,水泥行业全面开展低氮燃烧技术和末端脱硝治理。京津冀地区全面淘汰中小锅炉及落后炉型,全面开展脱硫、脱硝及除尘升级改造。天津、河北的炼焦、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的VOCs平均去除效率不低于70%。有效加强氨排放管控,2030年,天津、河北的畜牧养殖业集约化比例大于70%,化肥施用量得到有效控制,新型肥料缓释和控释技术得到大范围推广。

第四,大力控制交通污染。限制机动车总量,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建立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承担率。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这些政策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贺克斌: 可以说,在政策建议变为政策实践的过程中,无论是技术路径还是技术选择,都是越来越清晰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同地区实现转型发展的成本情况如何、怎么承接。因此,地方政府要衡量不同措施的重要性,并进行取舍。比如煤炭,地方可以很快将煤炭消费比例降下去,其难点不在于判断技术的好坏,而在于如何处理技术成本和涉煤行业能源消纳等问题。再如治理散烧煤问题,在技术上有很多选择,但在选择的取舍上就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其他问题。在京津冀地区及周边地区如何开展“联发联控”(联合发展联合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技术成本的支付能力会有所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成本也会下降。当找到之间的平衡点后,就会加速这一取舍过程。

12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