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是新动能
王小康:在技术、资金、管理方式、体制等方面,节能环保行业都面临着阻力。从企业角度来讲,我们当然希望拥有更多的技术,不要完全寄希望于政府给予更多的
政策支持。但是,环保产业如今处在
市场不完善的时候,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比如财政补贴。
另外体制上也要有些调整。我们希望建立全国性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且可以规范竞争的环境保护市场,这样企业入场后全凭本事竞争,政府只要把市场建立起来,企业就可以自己去做。
不过,现在还差很远。比如垃圾处理,现在的机制是把垃圾交给城市管理。城市怎么管?外来企业和本地企业被分割开来,条件要求不一样,市场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当然这是体制
问题,不是地方政府刻意要这样做。按道理应该选择最优秀的企业投资运营建设,可因为市场不是完全公平竞争的市场,有时候往往不是这种结果。
政府只要建立、培育市场,监管入场企业,设定准入条件,确定标准,其他的都可以交给企业。
《21世纪》:你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保又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王小康: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总的来说是需求巨大,企业只要能生产肯定能卖出去。煤炭紧缺时,只要能挖出煤,就卖得动。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又伴随着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最终导致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掩盖了结构性的问题,所以才导致当前产能过剩,
钢铁、
水泥、煤炭产量都过大的情况。但是我们有些产量又太少,比如说油气短缺,天然气大部分靠进口。
由于在发展过程当中,只要能够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所以对产品能耗的关注不高。那时候价格便宜,不太关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甚至没有很好的监测,不知道排放量。现在发现,污染物的排放、能耗、资源利用效率成了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严峻问题,比如我们国家生产1吨钢消耗的资源远高于其他国家。
结构性改革主要是调整这样的结构。经济虽然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但产品要向中高端发展,尽可能地减少低端产品。以钢铁为例,如果我们8亿多吨的钢铁大部分是高端的,出口全球的,那叫什么产能过剩,可我们绝大部分是中低端产品。
在这个过程当中,节能环保的特点和优势就出来了。我们行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唯一一个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产业,对调结构有直接帮助,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要“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原标题:“十三五”环保节能工程需投1.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