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
碳市场基础建设工作。国内7个
碳交易试点地区中,5个地区已经完成了两次履约,2个地区也完成了一次履约,所有试点地区都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碳市场的运行经验,这些试点的经验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王芳,2015):一方面是积极的可以直接被采用,另一方面是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无论七个试点的经验能否被采用,它们对未来全国碳市场建设都是积极的、有用的。
试点碳市场主要指标情况
纳入7个试点碳交易平台的排放企业和单位共有2000多家,分配的
碳排放配额总量合计约12亿吨。根据7个试点交易所公布的数据,7个试点2015年度碳市场交易总量约6600万吨,其中,
配额在线交易约2454万吨CO2,配额大宗交易约850万吨CO2,补充机制交易约3295万吨CO2。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百亿吨交易量相比虽然仍有不小的差距,但中国碳市场整体上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碳交易体系。
交易量
对于7个碳交易试点地区的时序综合交易情况,如图3-1:2015年度全国范围内当日碳交易量明显增加的日期比2014年度最多提前了约70个交易日,这也说明2015年度碳市场交易的积极性远远高于2014年度,更多交易者主动参与交易;对于日交易量在20万吨以上的交易日数量,2015年度有22天,约为2014年度12天的两倍,而对于日交易量在5万吨以上的交易活跃期持续时间,2015年度比2014年度多了50多个交易日,这都反映出2015年度碳市场活跃度远高于2014年度。
图12:2014/2015年全国当日交易量(吨)
对比7个碳交易试点两个年度的各自交易情况,如图3-2,可以发现变化最大的是广东碳市场。2015年度广东碳市场交易总量占全国总交易量的27%,而在2014年度该值仅为6%,份额的来源
主要是天津碳市场和上海碳市场的交易总量急剧减少,两者总共减少了约16%的市场份额。表现最为稳定的是湖北碳市场和深圳碳市场,其中,湖北碳市场是国内最大的碳市场,市场份额约占全国总量的43%,而配额总量最小的深圳碳市场交易量之高得益于其较高的交易活跃度。
图13:2014/2015年7个试点碳市场交易量年度对比情况
交易集中度与交易活跃度
从2014-2015年度各交易试点当日交易量情况来看,如图3-3,7个试点都存在交易过度集中的情况,主要集中时间是履约截止日前1-2个月,在这些时间以外的交易日,各试点碳市场交易量多在10000吨以下。对于天津碳市场(图中红色折线图),很明显可以看出,2015年度交易量远不如2014年度,而湖北碳市场与广东碳市场的交易量则在2015年度有了极大的增加。
图14:2014-2015年各交易试点当日交易量(吨)
根据2015年度的交易数据,可以计算出各试点地区交易量情况的重要指标,见表3-11,包括总交易量、日交易量最大值、交易集中程度和交易活跃度。交易最为集中的是广东碳市场,达到了92.56%,交易量较为均衡的是天津、上海、深圳碳市场,多在50%出头。交易活跃度最高的是深圳碳市场,如图3-4,达到了约8%,而天津、重庆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较低。
表22:2015年度试点地区主要交易产品的交易集中度与交易活跃度
配额估计值:除了广东省官方公布2014年度配额总量外,其他试点均根据2013年度媒体爆料的配额总量进行估算,目前配额信息透明度不高,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交易年交易集中程度:来自2015年度报告,个人自设,交易量集中程度,首先将交易日每天的交易量排序,找出交易量最多的前20%交易日,将选中的交易量求和,与总交易量的比值即为交易量集中程度。
交易年交易活跃度:借鉴股票流通性强弱指标换手率的计算公式,即成交量/发行总股数×100%,设立出碳交易体系活跃程度指标,即交易量/配额总量×100%。
本文摘选于2016-环维易为-中国碳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