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会同其他部门一起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发展高层
论坛说。周小川称,这也是今年G20准备纳入的议题,为此成立了工作组,正积极做准备,其中包括若干支持绿色发展的融资方式。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仅绿色信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不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向水晶碳投表示,今年中国绿债
市场将正式成形。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即将下发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非金融机构绿债融资工具的重要文件,预计几个月后绿债所有相关规则文件将齐备,届时中国绿债市场将正式成形。”马骏在3月17日召开的第八届两会代表绿色债券、绿色金融、绿色发展座谈会表示。
他认为,按此速度中国今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绿债市场。2015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424亿美元,创纪录新高。今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将达3000亿元,与去年全球总量相当。不过,即便如此,我国金融市场离“绿色”还很遥远。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绿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微乎其微,金融充其量只是“点绿”,连“染绿”都尚未达到。
绿债市场即将正式成形
2015年,是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元年。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
去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下称“绿金委”)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版)》,标志着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规则文件出台后,1月份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就申请了1000亿元的绿债额度,已发行300亿元。2月,青岛银行又获批80亿元,已发行30亿元。目前还有多只绿债正排队等待批准。
绿债发行之前,需
第三方机构
认证债券是否为绿债,评估其项目产生的绿色效益。接下来要着力培育本土第三方认证机构和绿色评级制度,从体制出发降低绿债发行成本。
目前,国内仅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RCCEF)一家,未来要培养更多的国内第三方认证机构,增强绿债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吸引更多投资者。将所有债券的绿色程度用量化方式评级,以此影响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债成本。例如,污染型债券绿色评级差,成本要上升。
“
政策性、银行间的绿债都没有,商业能推广多少?”王忠民建议,政策性银行发债要向绿债倾斜。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债券共计2.6万亿元。如果这三家政策性银行发债时将绿色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绿债规模将显著扩大。
金融市场离“绿色”还很远
对于绿色金融,还有多项工作都在进行和计划当中。
“过去绿色信贷没有太多激励机制,仅靠市场慢慢自发形成绿色信贷,今后要有动力,用贴息和担保等工具手段降低成本、降低风险,推动绿色信贷。”马骏说,“还要建立绿色产业基金,这点将在‘十三五’金融规划当中有具体体现。”
除绿债外,还要建立绿色股票市场。绿色股票市场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绿色股票指数。通过指数和产品促进资本市场进入绿色产业,投资绿色企业。中国绿色股票指数产品只占1%,还有广阔的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也认为,国家对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远远不够,执行政策者对绿色金融必须有高度认识。眼下经济处在转型期,传统产业不想搞,新兴产业支持不了现有经济,投入和产出出现时间上的错配。但必须认识到要走低碳环保的路,必须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绿色产业的关系。
在不良资产端,凡是绿色环保没有做好的企业,无需花大力气救活。王忠民说,污染那么重的企业还要救活,实际上是鼓励环境污染者。
在这个
问题上,周小川认为,央行可以在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上给出一定的指导方针。
“如果金融活动过多地支持了二氧化
碳排放,支持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支持了一些污染的排放,尽管短期来讲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中期来看不仅对整体经济不利,甚至对金融机构本身也会带来更多的风险。”周小川表示,这些风险当前有可能被社会、被金融界所低估,应该给它们一个正常的估值,同时要有前瞻性的估值,使它们真正能够重视起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