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雷军评价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时,曾说其神奇得“反常识”。在他看来,特斯拉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界的苹果”,不仅在于锁定跑车级的
市场定位,还在于充分运用了互联网的参与感和口碑营销。也有人认为,特斯拉冲击传统产业的叩关之术,在于其雄心勃勃的充电站Supercharger计划。其实,特斯拉还有个神奇之处也常被提及,那就是通过“卖碳”实现盈利。
据海外媒体报道,在2013年第一季度,特斯拉通过出售汽车零排放信用,获得了高达6800万美元的销售额,而出售的对象则是其他汽车制造商。当然,特斯拉通过
碳交易获得高额收益也是基于加州的环境,根据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规定,在该州生产的所有零排放车辆均可获得不等的ZEV(零排放车辆)积分,最高7分,每分最高价值5000美元,具体金额由买卖双方商讨决定;同时,要求每家汽车制造商的零排放汽车销量至少占总销量的15%。在2015年,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零排放汽车销售比例则被要求达到18%。目前,这种碳交易制度在美国多个州已经推行。
与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担心难以达到
法规要求的情况相反,特斯拉只生产电动汽车,因此也成为为数不多的零能源信用卖家,可以通过出售自己的零排放信用来获得售车以外的收益。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研究和推进碳交易制度,参照的模板就是美国的碳交易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公开表示,碳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在汽车企业销售的汽车总量当中,规定必须达到的零排放比例。如果企业销售的车满足了政府要求,政府不追究;如果还有多余的,便可以卖积分。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绷紧
碳排放达标的弦,而不能因为成本上涨等因素在
节能减排上无所行动。对于车企而言,也就意味着必须义无反顾地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那么,与其在整个市场发展起来之后再奋起直追,不如尽早做好谋划,一步一步扎实做好电池、充电桩、电控等相关的技术储备。学学马斯克的“拼命三郎”精神,敢于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做出新探索,展开新规划,同时也该去认真补补碳交易方面的功课,不至于在新生事物面前放不开手脚,即使机会到了也抓不住。
经历了几年的探索,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发展迅猛,全国统一的
碳市场已呼之欲出。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每年碳排放许可的期货市场价值将达600亿至4000亿元,现货市场将达到10亿至80亿元。面对这个千亿级的市场,车企应以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去拥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