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光热发电仍处起步阶段
从
海南三亚市驱车,一路向西行驶42公里,就到了崖城镇南山工业开发区,华能南山电厂掩映于婆娑的椰林中。这座我国最南端的发电厂,现有2台5万千瓦燃气发电机组和2台1.6万千瓦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3.2万千瓦。
厂区一隅,可见一张张平面反射镜依列铺开,如向日葵般实时跟踪太阳运行,将光始终反射聚焦到镜场上方的集热管上,集热管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管内流动的导热油,然后再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汽轮发电机组就可以向电网供电,而且由于有高、低温双罐直接储热,可以不再受“日升日落”限制而进行全天连续稳定发电。
这便是中国华能集团自主研发的菲涅尔式太阳能热发电科技示范项目的第二期,该系统装机容量0.5MW,年发电量45万度,年节煤150吨标煤。目前设计、建造均已完成,正在进行系统调试与运行。
事实上,2010年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在国内就率先开展了直接产生蒸汽的光热发电技术的研发,并在2012年10月30日在华能南山电厂完成了1.5MW太阳能热发电科技示范项目投入运行,至今处于可进行并网发电运行的状态。该项目是我国首个超400℃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太阳能光热与天然气发电的混合式发电项目。
“过热蒸汽最高可达450摄氏度左右,与国际同类最先进的水平相当。而且,一次回路直接产生高参数的过热蒸汽,可以与常规的蒸汽机组匹配,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同时降低了厂用电率。所有设备均实现国产化,申请专利80余项,填补了我国在光热发电领域的多个空白。”该示范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博士刘明义介绍说。
不过,太阳辐射波动会导致过热蒸汽参数较难稳定控制,这对于独立运行的太阳能光热电站影响较大,所以如前所述,示范项目第二期增加了储热系统,并且将传热和储热介质从水变成了油。据透露,下一步研发的方向是熔盐储热系统,在无光照条件下可运行1小时。
如此之下,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比,太阳能热发电的优势更加明显。一方面,采用低廉的平面反射镜,并可近地安装,镜场实现模块化,造价低。另一方面,可以将太阳能以热能的方式储存起来,并在必要时转化为电能输送到电网,实现全天候发电,而且可调可控、更为稳定,将显著降低电网的接入及消纳成本,并有利于电网消纳更多的不稳定电源(风电并网、光伏并网等),减少弃风弃光。此外,还可进行供热。
据了解,除了菲涅尔式,塔式、槽式、碟式等光热技术通过示范项目不断完善成熟,但是相较于国外相当成熟的发展,国内太阳能热发电
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装机仅在数万千瓦范畴,远未形成规模,其中成本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纳入“十二五”规划以来,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上网电价迟迟未能获得,电价
政策的不清晰影响了项目的融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