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系统分析了新兴
市场经济体(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下称“EM”)的金融溢出效应,发现近20年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因此,EM的冲击给发达经济体(Advanced Economies,下称“AE”)和其他EM的股票价格和汇率带来的溢出效应也明显上升。从不同的资产类别看,如今EM汇市波动对AE和其他EM的外溢效应最大为40%;紧随其后,EM股权市场波动的外溢效应为33%;由于EM债市波动主要受美国利率等全球因素影响,所以其外溢效应不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有许多篇幅都在分析中国,并且创新地引入增长意外(Growth Surprise)方法来分析经济基本面消息的外溢效应,IMF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起中国的基本面消息的外溢效应显著提升。IMF还称,因中国的金融影响力在增强,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的使用会更加广泛,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冲击带给全球市场的外溢效应很可能会与日俱增。
对上述效应,IMF给出若干
政策建议。IMF认为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EM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动向,这也强化了加强国际宏观经济和宏观审慎政策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政策决定的及时明确沟通、其政策目标的透明度以及符合其发展特点的战略变得越来越重要。最后,由于企业借款和共同基金流动在加剧冲击溢出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相应实施宏观审慎监督和有关政策,以控制这些渠道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何为金融溢出?
通俗地说,来源国国内所发生消息的影响外溢到其他金融市场带来资产价格波动,即使来源国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因该消息发生波动,该效应被称为金融溢出。
IMF认为国际金融市场溢出的标准定义为,国内资产价格(或波动性)的变化影响到其他经济体,同时这个概念还要排除共同因素(如地区性、全球性因素)对国内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