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创新和绿色发展

2016-4-20 09:39 来源: 中国发展出版社 |作者: 李伟

实现中国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强化全社会创新和绿色发展意识,切实转变观念。在政府层面,要为创新和绿色发展营造一个“正向激励的好环境”,打造一些“反向约束的硬标准”。在企业层面,要有追求卓越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品牌创造,更加重视能源资源节约,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做有道德的“社会人”。在社会公众层面,要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洪流中的一员,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治理能力。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确保政府、市场能够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继续大力度、实质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严格规范审批行为。加强政府监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常态化监管能力,加快建立纵横联动的部门协调机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监管队伍建设。切实减少政府管理职能交叉重叠,在环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能源、交通等领域积极探索大部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不断提升运用法律、市场、技术等手段的能力,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

三是创新财税支持方式,体现绿色导向。调整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整合各类财政性基金,探索建立政府公共引导基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健全多层次财政补贴体系。用好政府采购制度,继续扩大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比重,将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加快推进税制改革,提高税收的绿色化程度。适当选择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中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相关污染物,改征环境税或排污税,并适度提高环境税税负水平,进一步完善机动车税收政策

四是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夯实人才基础。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是真正实现创新和绿色发展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切实转变“重物不重人”“重硬件轻软件”观念。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健全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院所转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从事职务发明创造。更加积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建立健全海外高端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

五是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虚实结合”。完善的资本市场和融资机制是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完善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碳减排项目的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开展碳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支持“众筹”、第三方支付、P2P等创新模式发展。

六是协调推进多种市场交易制度,发展环保市场。节能量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可再生能源交易等市场交易制度安排,能够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降低污染排放,推动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继续开展多样化试点,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探索,并从全国统一市场高度做好顶层设计。研究确定优先序和时间表,确保在2020年前形成全国统一的交易市场。同步推动立法工作,将有关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七是积极推进多层次国际合作,加强合作共赢。围绕“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推进国际合作,更加重视促进绿色技术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中的应用。鼓励国内企业、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支持企业、机构或个人在重要国际组织中的发展。加强各国智库之间的联系,积极鼓励各国智库就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对话与合作。

近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按照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要求,不断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先后与世界银行、OECD、壳牌集团等多家国际组织和知名企业联合开展了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不错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本项研究中,课题组充分借鉴吸收了过往合作研究的有益成果,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工业化国家进行了实地调研,还采取了与杰里米·里夫金等国际专家单独座谈等新方式,不断提高合作研究的质量和实效。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围绕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演变、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发展应用、众筹模式发展、知识资本等主题形成了一系列中间成果,并及时向国务院领导报送,其中一些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批示。

新一轮产业革命本身正处于快速演变过程之中,新现象、新问题、新变化层出不穷,要前瞻性地把握其发展趋势并寻找到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具体方式确实存在较大难度,有些认识和判断在课题组内部也有不同意见。即便如此,课题组仍力图在把握国际国内诸多新情况的前提下,综合多方面意见看法,给出一些明晰的结论。不当之处,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本公号内容版权归属中国发展出版社及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转载务请注明文章出处(刊物名或本公号名)及原作者。

123456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