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预计有160余位国家元首和其他高级政府官员将前往纽约市参加《巴黎协定》签署仪式,该协定于去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会议(COP21)上通过。联合国预计,在该仪式上的签署国家的数量将超过任何其他国际协定的首日签署数量,以此展示全球对气候行动压倒性的政治支持。
正式加入该协议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签署协议,第二步是正式批准。一旦有超过5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至少需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55%)完成这一过程,该协议将正式 “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各国领导人尽快签署和批准该协定。该进程势头不错,一些国家已经在4月22日的签署仪式之前就获得了其议会的批准。
但是各国加入究竟需要多长时间?要实现使《巴黎协定》生效的55-55门槛(55个缔约国和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55%)需要怎样的国家组合?
“《巴黎协定》追踪平台” 简介
近期,世界资源研究所发布了“《巴黎协定》追踪平台”网站。这款交互式工具可以使民众能够监测各国批准《巴黎协定》的进展,并且允许用户创建、共享和嵌入自己认为能够实现协定生效的组合。
你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撰写这篇博客的时候,“《巴黎协定》追踪平台”仍是一片空白,因为其实还没有一个国家签署或加入了该协定。通过选定并点击国家、地区或谈判组,用户可以看出哪些组合可能符合排放占比和国家数量的要求。
一些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至少需要四大排放体中的一个加入
正如你可以从下面的情况看出,即使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批准了该协定,如果没有四大排放体(中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中的任何一个排放体加入,该协定就无法生效。
美国和中国可以越过大部分但不是全部的生效门槛
美国和中国均已宣布打算在4月22日签署《巴黎协定》,并承诺在今年 “尽可能早地”加入该协定。每个国家都必须遵循其各自的国内进程批准该协定。美国可以根据总统的批复加入,但对中国来说,则还需要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批准。
美国和中国占全球排放量的38%,这对满足门槛要求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仍然需要一些比较大的排放体尽快加入(如俄罗斯,印度,日本,巴西,加拿大,韩国和墨西哥),以尽早实现55%的排放量门槛。
目前我们进展如何呢?
一些国家(即斐济,帕劳,马绍尔群岛,马尔代夫和瑞士)已经完成4月22日签署《巴黎协定》国内的审批程序。另外一些国家,如图瓦卢则表示,他们将在签署仪式之前完成该工作。
尽管这些国家只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极小比例,但是它们带头实现早期批准对满足55个国家的要求至关重要。如果其他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易受气候影响脆弱国家
论坛”(Climate Vulnerable Forum)的成员国能够尽快批准,我们则更容易实现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