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联合国总部将举行《巴黎协定》的签署仪式,习近平主席特使张高丽将出席签署仪式。
100多国将出席签署仪式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制度安排。《巴黎协定》共有29条,涵盖了目标、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等项目,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的最重要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它不仅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国际社会探索务实合作、包容共鉴的全球治理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巴黎协定》生效的前提,是至少5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签署并加入,且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至少约55%。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于4月22日在纽约召集高级别签署仪式。此后直至2017年4月21日,《巴黎协定》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以供签署。
据联合国官方网站消息,目前已有超过150个国家表示将派出代表参加签署仪式,其中一些国家还表示将同时递交批准文件。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表示,超过6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签署仪式,显示出各国对《巴黎协定》的重视。
分析人士指出,与《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比,《巴黎协定》的生效门槛更低,耗时将远低于《京都议定书》的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在接受采访时说,已有强烈信号表明,《巴黎协定》的生效时间将早于2020年。
《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将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