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正在经历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体都要走过的一条路:从高速增长的时代进入到中高速阶段,将来还要进入中低速,整个经济增长都要放缓。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规律,把企业的生存之道与大的国情相结合。靠过去高投入、高能耗、密集劳动力等资源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了,我们的经济增长一定要转换。但是,怎么转换?怎么适应?怎么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中心新闻发言人、博士生导师余斌在4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高层管理
论坛上为我们带来了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最前沿的解读。作为国务院高级智囊团核心的成员,余斌既熟悉宏观经济,也熟悉微观经济,更熟悉我们社会的发展。他的《中国经济的增长阶段转换与再平衡》演讲,为我们带来了深刻思考与启发。
匀速增长:增长的转换与再平衡
余斌:大家好!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状况,总体来说,表现还是很不错的,经济增长6.7%。尽管仍然延续了近些年以来的下降趋势,但在下降当中也有很多积极的变化。
今天的题目是增长阶段转换与再平衡。我认为这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突出的
问题。所谓增长阶段转换说的是过去我们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这个阶段已经结束了,正在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我们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在新的增长平台上保持稳定,但必须要实现再平衡。过去在高速增长阶段,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是平衡的,今天我们需要在中高速这个新的增长平台上实现供需总量和结构上的再平衡,只有保持再平衡,中国才有可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1978年到2012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8%,其中2011年到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这五年,年平均经济增长7.8%,略高于7%的目标;2016-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五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15年翻一番,要保持6.5%的平均增长。李克强总理说,要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这五年年均增长要达到6.53%。中财办一个领导算得更细了,这五年要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平均增速要达到6.523%。习主席在五中全会建议说明当中提出的增长底线是6.5%,因为只有经济增长达到6.5%以上,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对此,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第一,年均增长6.5%以上,并不是指这五年每年的增长都需要达到6.5%以上,经济运行永远是在高涨-衰退-箫条-复苏之间循环往复波动的,可以前低后高,退一步进两步,只要五年平均增长6.5%,我们就可以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
第二,这个增速指的是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并不是说在十三五期间,每个地区、每个产业或者每个企业都需要达到6.5%的增长。比如像
北京、上海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70%以上或接近70%,它实现6.5%以上增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还有东北、华北地区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很多、挑战很大,它们在这五年当中能够达到很高的增长也是极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全国”“年度”的平均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