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比较,三大机会
从2014年中美主要经济指标比较,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的63.4%,占全球比重的13.3%,人均GDP接近八千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左右。占比,说的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中国供给结构和美国供给结构的比较。美国四分之三以上的增加值是由服务业创造的,尽管这几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大幅度提高,李总理说占住了半壁江山,但是和美国相比,中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有巨大提升空间。
再看中国的需求结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一个是居民最终消费,一个是政府消费。剔除政府消费,只看居民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我们与美国相比,差距非常明显。美国有四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费
市场,中国有14亿人口,是全球成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但我认为中国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两个亿的指标,第一,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将会解决老百姓面临的没钱可花的
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解决老百姓不敢花的问题。还有市场体系不断规范,诚信制度的逐步完善,也将对消费的增长产生有利的拉动作用。中国人到海外去买东西已经很多年了,国内的议论也很多,什么原因?难道中国人到海外买东西是图便宜吗?至少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也在海外买一些商品,最关键的原因是诚信。你在海外多花一点钱,一定能买到品质好的产品,而在国内却不一定。
再一个是城乡结构的比较,农业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的比重。2014年,美国投入了1.6%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同年,中国投入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却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这就是我们与美国的差距。我个人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的、主要依靠投入劳动力来生产农产品的方式在中国已经走到尽头。2013年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全面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价格差距达到50%左右,中国农业变成一个弱势产业。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此提出的建议是,农业
政策要从过去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为主的农业政策,转变到以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为主的政策。过去我们的农业政策就是在想办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满足人民的需求,解决温饱问题。怎么能够提高农产品产量呢?不断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不断增加补贴,来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未来我们在农业政策上需要实现这样的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有80%的劳动力在从事农业生产,在过去三十多年,我们把比重从80%下降到了30%,未来我们需要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可能把农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下降到20%甚至20%以下。中国与美国不一样,我们是人多地少的国家,要达到美国的水平,我认为至少短期内看不到效果。
以上是我对宏观经济谈的一些个人不太成熟的看法,仅供在座各位学员参考。谢谢!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本文作者余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中心新闻发言人。
该文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中国碳交易网已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