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普遍采取了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和
政策。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十二五”规划将
碳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提出了碳强度降低的国家目标,即到“十二五”末碳强度下降17%。
但是,我国温室气体
减排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减排的政策体系亟待改进。特别是“十一五”末期,为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各地甚至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拉闸限电”的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目前对我国
碳减排政策普遍的评价是“行政手段多了,
市场手段少了”。 碳税、
碳市场这两种经典的市场化政策工具成为讨论的焦点。更多地使用市场化机制来实现碳减排目标成为学界和职能部门的共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碳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现实的政策选择。
从目前的政策实践来看,职能部门已经开始推动“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本文简称为“碳市场”),相关省市已开展了
碳交易的试点工作 。然而,对于中国碳市场的政策目标、可行性、建设路径及模式,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结合中国现实背景,对现阶段建设碳市场进行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