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建设
问题成为当前应对气候变
化工作的重大热点,近日
山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将开展碳排放交易作为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7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魏建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山东将研究设立碳
排放权交易专家委员会,邀请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等领域专家担任顾问,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国
碳市场建设分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2014—2016年),完成设计和建设,建立队伍,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基础能力,做好碳市场启动前的准备;二是运行完善阶段(2017-2020年),2017年正式启动市场交易,以后逐步摸索运行规律,完善市场制度,稳步发展市场。三是稳定深化阶段(2020年后),扩大覆盖范围,增加交易产品,探索国际链接。
据介绍,今年1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以发改办气候〔2016〕57号文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
石化、化工、
建材、
钢铁、
有色、
造纸、
电力、
航空等八大行业,纳入门槛为2013—2015年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
魏建强说,从山东省来看,需要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抓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作用,统筹部署碳排放权交易各项工作,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协调解决有关重大事项。研究设立碳排放权交易专家委员会,邀请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等领域专家担任顾问,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建立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工作实施计划,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推进落实各项具体任务。
抓数据盘查。为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山东省发改委前期组织征选了22家碳排放
第三方核查机构,年初集中开展了电力、钢铁、造纸、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控排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核查培训,邀请国家专家讲解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积极组织控排企业核定核查边界,准备数据台账和核算报告,做好迎接盘查准备。经初步测算,山东符合国家发改委57号文件报送要求的控排企业近500家,下一步将积极借鉴试点地区经验,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对企业排放数据进行现场核查,尽快报送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为配额分配奠定基础。
此外,抓技术支撑。强化省、市技术支撑单位能力建设,逐步扩大技术支撑队伍,组织开展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核查、配额核定方法等前期研究,建设科学的
碳交易技术支撑体系,为制定和实施相关碳排放权交易
政策措施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