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在
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碳
市场能力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全国31个省市的发改委及相关技术支撑机构参加了此次会议。作为全国
碳市场建设的重要支撑,全国
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直报系统(以下简称“国家温报系统”)在会议上正式亮相,并上线运行。
基于此,地方省市是否有必要建设区域层面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系统以及系统建设的具体侧重已是当前地方省市的关注焦点。本文根据作者所在单位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承建国家
温报系统、福建省温室气体排放直报与碳配额管理平台等相关低碳信息化领域的项目实践经验,就如何建设地方省市层面的企业温室气体数据报告系统(以下简称“地方温报系统”)谈谈相。关认识。
一、地方省市建设企业温室气体数据报告系统的必要性
1.《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和核算工作体系。建立地方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系统。”
2.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打好全国碳市场建设攻坚战。健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交易
制度,开展碳排放配额预分配工作,加强市场监管,确保2017年启动运行全国碳市场。”
3.《碳
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第17号令)、《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6]57号),明确要求国家、地方、企
业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二)地方管理有需求
对于省(市)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报告、核查及配额分配等工作,地方主管部门可基于国家
碳交易及配额分配制度及国家温报系统,进一步精细化、本地化、系统化的推进。
1. 工作模式纵向延伸的必要。碳市场的建设,国家、地方各有侧重。伴随着国家简政放权,地方主管部门在“接棒”的同时,还需向下“传棒”和赋能,做好省、市、县、企业的上下联动,确保任务分解下达及时、数据上报完整准确、配额分配科学合理、市场监管透明有力。
2. 覆盖范围横向扩展的必要。当前,国家要求纳入碳交易的企业覆盖8大行业18个子行业。但因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差异,考虑到地方政府主要排放源覆盖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在总量、强度的双控倒逼情形下,地方省市存在增加碳市场(或碳排放管理)纳入行业的要求,甚至存在行业外企业申请自愿加入碳交易的诉求。此外,地方省市在所辖区域企业排放门槛的具体设定上,也存在严于国家(降低门槛)标准的定制化需求。
3.配额分配“本地化”的必要。公平、公正和透明,是配额分配的重要原则。在国家碳交易政策制度的要求和允许下,获取反应本地实际情况的行业先进值、控排系数、排放因子等数据,将是地方政府、履约企业所期望的,也是国家层面鼓励的。而获取具有本地化特征的指标,需要大量本地化的数据予以支撑,也离不开地方层面相关信息系统分析挖掘能力的支持。
二、地方省市建设企业温室气体数据报告系统需关注的问题
(一)建立清晰、规范的数据标准
为保证数据度量在时间、空间等维度的可比性,以及数据共享交换的可行性(特别是与国家温报系统对接),新建地方温报系统时需特别注意数据标准的建立,建议将定义到最细颗粒度的元数据(如:行业代码、能源品种代码、主要产品代码等)尽可能的与国家统计局及相关部门的统计制度或国标、行标靠拢。对于已建的地方温报系统,需要通过数据清洗转换中间件与国家温报系统对接。
(二)降低给企业培训赋能的门槛,提高用户黏性
系统从“能用”到“好用”或许对系统所承载的数据影响不大(实际上若处理不妥当,影响也非常大,甚至波及到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但对线下的用户培训、知识传递和企业赋能将带来巨大的影响。碳排放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尚是一个较为新颖、专业的概念。因此,系统设计时要时刻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熟知、可接受的术语、流程)予以架构和布局,采用流程式、引导式的设计降低用户的认知门槛,提高用户黏性。
(三)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碳交易补充报告的深度融合
地方温报系统在设计时,需同时支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简称“温报”)和碳交易补充数据报告(简称“补报”)两套制度,并具有智能化的识别功能(如:该企业是否纳入碳交易?哪个行业?可能存在哪些产品或设施?)。企业只需进行一次流程操作,便可依据系统规则完成“温报”和“碳报”两项工作,其关键是系统对两套制度在底层数据层面的充分融合。
(四)重视系统向末端延伸、横向扩展的需求
1.末端延伸:一方面,企业通过企业
碳资产管理系统实现碳排放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与地方温报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另一方面,地方温报系统为获得更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需要预留接口
与典型企业的ERP、EMS等系统进行对接。从而形成“数据采集(企业)——核算——汇总——分析——反馈(企业)”的闭环。
2.横向扩展:一方面,支持对企业报送数据进行时间、空间、行业、主要产品/服务、能源品种等维度的挖掘分析。另一方面,可扩展支持省(市)级碳配额分配、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区域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考核等业务领域。
三、地方温报系统与国家温报系统的对比分析
国家、地方两级管理体系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从分工上来说,国家层面侧重于规则制订及宏观管理,地方层面侧重于政策贯彻及中观控制,企业层面侧重于制度响应及微观实践。
表1地方温报系统与国家温报系统的对比分析
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