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在明年启动,实体企业有何文章可做?

2016-9-8 16:02 来源: 新金融评论

绿色金融首次作为本届G20峰会的一大议题被写入刚刚公布的G20报告中。峰会闭幕后,9月6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八家机构在上海举办绿色金融国际研讨会。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中国倡议成立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完成的绿色金融报告,获得G20峰会高度评价,其中7项建议纳入其中。另外,中国已经宣布在明年启动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

早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及旗下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联合主办的首届“天津绿色金融论坛”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高正琦就对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构建和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主题演讲。

他指出,明年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后,在国内统一进行配额,会给碳市场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对绿色金融体系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据估计,碳排放权现货交易量可能会在十多亿到七、八十亿间;如果能够开放期货,交易量可达六百亿;如果能更进一步推进交易,交易量甚至可达四千亿。目前的ccer存量估计为三至五亿吨,量虽然小,但是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了空间。

由于今后会受到排放总额的约束,因此企业需要形成碳资产的概念,并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而金融机构在审查贷款时,也可以要求企业出具与碳排放相关的审查报告,这个审查报告对金融风控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文为高正琦发言实录:
 
一、中国将借建设碳市场契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按照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上海、广东等7个省市在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七省市也对此进行了立法:北京的规格较高,由人大立法,而有些省市则采取制定部门规章的形式。各试点省市通过选择企业,进行了总量分配。比如,天津选择了114家控排企业,涉及排放总量1.8亿吨,进行了碳交易试点。

在这个过程中,配额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标准来操作,当然这个标准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委托符合标准的机构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核查,在每年5-7月进行履约,核查企业是否达到额度——超额需要购买更多额度,尚未使用完毕的额度可以交易。但是总体来说,现在交易并不是那么活跃,全国2013-2015年交易总额大约只有二、三十亿交易量,部分地方可能有线下交易量并未计入统计。如此之小的交易量,很难支撑交易所的生存。

中国在G20会议上提出绿色金融这个有号召力的题目,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成为在这个领域领先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均面临的严峻挑战,对环保工作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而“碳市场”这个机制,是欧洲最先开始施行的,现在中国却成了世界领先的国家。绿色交易本身也会构成未来绿色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明年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在国内统一进行配额,会给碳市场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对绿色金融体系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二、大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碳市场交易量可期

对于明年启动碳市场,我认为在今年第四季度就要开始测算全国各省市的配额,分配方案应对此有初步的测算,并与各个地方进行沟通。整个流程是,国家发改委制定全国配额,分到各地发改委,地方发改委再分到各控排企业。同时配额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交易所流通,各地不应限制流通。这个举措对构建绿色金融系统很有帮助。全国的排放总量应该在50亿吨左右,覆盖8个行业,18个子行业,近万家企业。据估计现货交易量可能会在十多亿到七、八十亿间;如果能够开放期货,交易量可达六百亿;如果能更进一步推进交易,交易量甚至可达四千亿。

除了刚才说的国家配额,我们还应对中间交易品种留有一定的比例,即允许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作为履约的一部分。CCER是在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基础上形成的国家自愿核定减排量,由于我国数据统计存在不准确性,目前的存量估计为三至五亿吨。量虽然小,但是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了空间。“赤道银行”在此领域进行了许多战略性投入,也牺牲了不少眼前利益,比如兴业银行在这方面就做得特别好。在发展全国性碳市场后,这些法定金融品种都可以交易,在此基础上,只要各金融机构培养起来创新意识,就能用这些交易量做出很大的文章。

三、碳排放将成衡量企业价值的新工具

碳市场建立后,这个规模不大的市场如何发展?如何对其进行控制?这对我们的监管部门来说确实是个考验。市场一旦启动,监管部门应该怎么做?我认为需要加强协调,不管是银行的管理机制,还是绿色信贷、绿色项目,都应该进入新起点。

目前全国有七家碳交易所,按照发改委的提法,今后将形成7+N模式。这些交易所有竞争、有合作,都在为碳市场的发展而努力。交易所现在主要的工作是公益培训,培养各地对碳交易的认识。培训经费可能是交易所自掏腰包,也有地方政府拨款。而七家碳交易试点城市对应的交易所都要挂牌成立碳市场能力建设中心,这个中心的主要工作也是公益培训,当然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能为自己争取市场。

另外,对于碳交易市场,我的体会是,会逐渐扩大对各排放主体的约束,企业以后都会受到排放总额的约束。碳市场的渗透特别快,第一批被纳入的都是进行排放的能源企业、钢铁企业,现在一些酒店也以各种形式纳入该体系。所以,这也给每个实体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它们需要形成碳资产的概念,并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实体的内部管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大型能源企业目前已成立自己的碳资产管理公司或者碳资产管理处,企业如果不早做准备,可能会构成投资风险。

碳市场虽然小,但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有价值的贡献:我们将有一批机构来维护碳市场,并对排放企业进行盘查。这个盘查的队伍今后会越来越多,他们对企业非常了解,并将通过碳来观察企业的价值——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角度。今后金融机构在审查贷款时,也可以要求企业出具与碳排放相关的审查报告,这个审查报告对金融风控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