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使用海洋沉积岩心等工具来重建远古气候数据。图中是储存在德国的一批岩心。
图片来源:Carmen Jaspersen/picture-alliance/dpa/AP
本周《自然》发表的论文 Evolution of global temperature over the past two million years 重构了过去200万年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是迄今为止时间跨度最长的地球表面气候重构研究。研究认为,目前的大气层温室气体水平可能使未来地球温度上升3–7°C。
我们对于地球气候系统动力学和敏感度的认识极大地依赖于对过去气候的重构。但是,之前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重构仅针对数个孤立的时间窗口。连续的气候重建只做到22000年前,跨越冰期的连续重构一直没有过,无法对较长时间段的整体气候演变做出连续而全面的记录和评估。
本图比较了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过去200万年的气候变化趋势。
图片来源:Snyder et al.
斯坦福大学的 Carolyn Snyder 使用源自59个海洋沉积岩心的逾20,000个海洋表面温度重构结果,以1000年为间隔,重构了过去200万年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另外为了研究温室气体在过去80万年中的作用,她还使用了源自南极冰核的重构数据。她发现,一开始温度逐渐下降,直到120万年前左右这种降温趋势停滞,表明全球变冷并非导致中更新世过渡(125万-70万年前)的唯一原因,当时地球气候从4.1万年左右的冰河周期向10万年左右的周期转变。最后,Snyder 认为,结合大气层二氧化碳的记录,此次重构预估,即使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在目前水平,未来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也将上升3–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