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衍生品在我国的发展
目前我国七个试点碳
市场年发放配额共计约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 eq),线上成交量约为2亿吨,整体换手率不到20%;相比之下欧洲
碳市场(EU-ETS)现货交易的换手率超过500%。试点市场互相分割、单体规模较小,以及市场对
碳交易的认知度不高、
政策体制面临巨大转变等等,都是造成碳市场流动性较低、成交活跃度不高的原因。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便是缺少金融机构的参与。尽管已有部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了试点碳市场,但参与方式以提供资金结算、代理开户等基础服务为主,很少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缺乏有效的做空手段对冲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是导致金融机构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1.我国碳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政策背景
我国的
碳配额现货交易市场试点于2013年6月启动,但是以碳远期为代表的碳金融衍生产品一直到2016年才姗姗来迟。目前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中,广州
碳排放权交易所于2016年2月发布了《远期交易业务指引》,并于3月28日完成了第一单交易。广碳所碳远期为场外交易(OTC)的非标准协议,由广碳所承担交易监管、交割以及信息披露的职责。由于是非标协议,交易撮合的难度较大、市场流动性较低,目前成交较为清淡。4月27日,湖北碳
排放权交易中心推出了标准化的碳远期产品,上线当日成交量达到680万吨,成交额超过1.5亿元。湖北碳远期产品上线至今,日均成交量始终保持在现货成交量的10倍以上,显示出较强的市场活跃度。但由于湖北金融市场基础较为薄弱,导致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现货和远期交易的积极性有限。
我国碳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监管和管理体制的限制。碳市场的交易平台也都设置在专门设立的专业性能源环境交易机构,归口管理部门也为发改委而非金融市场监管部门。本着降低风险的原则,我国试点碳市场建设之初并未涉及衍生品市场,并且除了必要的银行资金结算服务外,对金融机构及非实需投资者的引入也较为谨慎。在碳市场设立之初,碳排放基础信息薄弱、市场监管与风险控制能力欠佳、市场规模与流动性不足、企业对碳交易的认识与参与交易的能力和意愿都较为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控制碳市场金融属性、严控金融风险,具有合理性。然而随着碳市场的逐步成熟,碳衍生品的缺失对碳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比如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发现功能无从发挥;市场成交的“潮汐”显现严重,控排企业大多在履约前集中交易,导致市场拥堵、价格波动剧烈;碳配额变现能力薄弱,企业
碳资产管理手段匮乏等。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共有九条,被市场称为“新国九条”),强调将“推进期货市场建设,继续推出大宗资源性产品期货品种、碳排放权等交易工具……”,显示出高层对碳金融衍生品的态度由谨慎转为鼓励,更为重要的是,该文件已明确将碳金融衍生品明确归口为“资本市场”的范畴。当然,具体要落到实处,还需要进一步配套政策才能解决。
在我国,由于《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规定期货交易只能在经批准的专业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而现有七个试点碳市场均不具有期货交易资格,因此各碳交易机构纷纷从远期产品入手,探索碳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寻求“曲线救国”。目前湖北碳远期以及上海即将推出的碳远期产品均为标准化的合同,采取线上交易,已经“无限接近”期货的形式和功能。
2.试点市场碳远期产品对比
尽管目前的地方试点碳市场现货交易规模和流动性都比较有限,对相关衍生品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在全国碳市场渐行渐近的背景下,对碳远期、期货等衍生品的探索有助于加快全国碳市场启动后的发展进程,加快构建完整、完善的市场结构。此外,碳远期产品的开发也能够为
ccer远期,以及排污权、用能量等其他环境产品交易市场的金融衍生品开发提供经验。上海作为国内最为重要的金融中心,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广大金融机构、碳资产管理公司、控排企业以及投资者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因而上海碳远期产品的推出受到了市场非常积极的响应。
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设定了四个履约月份:2月、5月、8月和11月,以适应我国碳市场的管理规则(每年6月为现货履约期)。通过标准化的协议格式,可以集中流动性,强化远期产品价格发现的功能。
此外,为了适应金融机构与控排企业不同的需求,上海碳远期产品设计了灵活的交割方式:对于需要履约的控排企业,可以进行实物交割;对于非实需交易者或者单纯利用远期产品实现套期保值功能的企业,则可以采取现金交割。
第三,上海碳远期交易由上海清算所进行中央对手清算(CCP)。CCP的核心在于由清算机构交易提供履约担保,并介入合约交易的对手方之间,成为买方的卖方、卖方的买方,使双方的对手都被替换成了作为中央对手方的清算所。CCP可以重新分配合约对手方风险,防止多边净额结算失败;降低结算参与人的风险;提高结算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市场流动性。作为我国唯一合格的中央对手清算机构,上清所的加入对碳远期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目前除上海碳远期产品外,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也上线了碳配额现货远期产品。该产品同样采用了标准化的协议格式,但在具体设置上与上海碳远期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