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2016地球生命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将会造成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1970年到2020年的50年间减少67%。报告详细描述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第一次过度开发地球资源的过程,凸显了改变社会能源和粮食体系的必要性。
”
该报告对超过3700个物种中的14000余个脊椎动物种群进行了跟踪。报告指出,在1970年到2012年间,鱼类、鸟类、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种群数量已经减少了58%。
“野生动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WWF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Marco Lambertini)说,“这不仅关系到物种,生物多样性是丛林、河流和海洋正常发展的基石,如果没有了物种,这些生态系统将会崩溃,所提供的新鲜空气、水资源、健康的食物和气候调节功能也会消失。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荣,同时保护这个生机勃勃的星球,现在需要着手解决这一
问题。”
报告显示,对动物种群影响最大的因素均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这些威胁因素包括栖息地减少、环境质量下降以及过度猎杀野生动物。报告提供更多的证据表明,由于人类对地球产生的巨大影响,地球正进入历史上从未涉及的未知领域。
报告指出,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需求,造成了人类对于栖息地的破坏与对野生动物的过度猎杀。目前,农业生产占用了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和水资源使用总量的将近70%。报告阐述了如何变革生产和消耗食物的方式,从而保证世界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自给自足。为了能够保证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现有的全球能源和金融体系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
报告还引用了全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表明,尽管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人类正使用着1.6个地球的资源来满足每年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不管如何计算,结果都不理想。我们越是超越地球的极限,对人类未来造成的伤害就越大。”兰博蒂尼说,“人类正处在决定性的时刻,我们做出的选择将决定是否能及时将食品、能源和金融体系扭转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报告敦促,人类需要重新思考生产、消费、定义成功和看待自然的方式。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需要个人、企业和政府迅速转变观念,将只注重眼前利益的行为方式转变为更有远见的行动。报告举例说,在肯尼亚,通过小农场主、当地政府和食品行业的共同努力,已促使肯尼亚的生物多样性地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纳瓦沙湖的自然资源得到保护。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6:新时代的风险和恢复力》是WWF第11期旗舰双年出版物。报告同时分析指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协议以及可持续发展议程所带来的积极势头。2020年是将实现巴黎气候协议承诺的一年,同时也是检验在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下采取环境行动成果的时刻。如果践行承诺并采取行动,达成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将推动世界食物和能源体系改革,从而进一步加强全球野生物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