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建立合法的温室气体
排放权利和总量控制目标,并允许这种权利象商品一样买入和卖出来进行排放控制。它能够发挥
市场机制对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调动企业控制排放的积极性,灵活地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使社会整体治理成本趋向最低化。
自《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明确具体的
减排目标后,“碳额度”可以买卖成为事实。2014年全球
碳交易规模达447亿欧元,欧盟占比高达92%,而欧盟碳排放总额为全球排放的10%左右。预计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随着全球化进程越来越深入,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碳交易市场逐渐在世界多个国家、地区建立起来。2015年底《巴黎协定》达成,这是史上第一份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减排协定。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较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已在国内部分地区建立
碳市场交易试点,在实现
碳减排目标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3年6月以来,我国相继在
深圳、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等地建立了7个碳交易市场,这一系列交易试点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7个省市的碳交易试点都明确了交易范围,设定了控制碳排放的目标,建立了碳排放的核查体系,也建立了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平台,并开展了相关能力建设,试点进展顺利。
随着全国各碳排放交易试点纷纷启动、政府在碳减排领域连续出台一系列推动
政策,我国碳市场初具规模,
碳金融不断创新,众多中国企业也在2014年的第一期履约大考中逐渐找到
节能减排对于企业发展的经济价值。截止2015年12月31日,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近800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25亿元人民币。2015年我国环保支出规模再创新高,政府将进一步推进排污权交易系统的改革,与之相关的地方性法制框架已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为可预期的发展方向。
据悉,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绍了碳排放交易的内涵、市场结构及国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然后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碳交易的发展现状及市场机制,并详细阐述了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七大碳交易试点市场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碳交易市场做了市场主体分析、投资风险分析、投融资模式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最后,报告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碳交易市场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碳交易相关产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