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沈慕仲博士做清洁能源之燃料电池项目多年,颇有心得,然而随着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深入,却越感到困惑。现将我个人的心得及困惑与大家分享: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着2大危机:一是环境污染,另一个是能源危机。没错,这两大危机是人类确确实实面临的生存危机,但当人们在谈论这两大危机的时候,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及二氧化
碳排放这些概念被悄悄地掺和了进去,并把它们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一时间零排放电动车蹿红,“减能减碳”概念横行,好像有了它们就可以拯救世界。然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雾霾、更不是PM2.5粉尘颗粒,二氧化碳真的那么可恶吗?这是我最大的困惑,事实可能并不是象大家想象的那样。沈博士先别拍咱砖,咱知道虽然咱们的项目从政府还拿了些资金,可以说是减碳
政策的受益者,说减碳的不是有自砸饭碗的嫌疑,但咱们项目的重点还是在
节能环保上,而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是否真的重要、也会在讨论中越辩越明。咱这里只给大家分享一些信息,让大家自行评判,算是个另类思考吧。
首先,什么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不助燃、不可燃的气体,大气浓度二氧化碳对人体无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肥料。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可是它在大气中的含量不到0.04%,在大气里吸收红外线最多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水蒸气。事实是水蒸气对于温室效应的影响远大于二氧化碳(见表1)。而在现有模型计算下,即便地球的二氧化碳陡增两倍,影响太阳照射到地球并反弹出去的辐射能量可能也只在2%上下。也就是说,稍微增加一点二氧化碳浓度,对热量,对气候的影响简直是微乎其微。如果气候的变化不是由二氧化碳增加造成的,那么认为人为造成的全球暖化,就是错误的推论。
表1:各种气对地球的温室效应的贡献:
水气:36%-70%
CO2:9%-26%
甲烷:4-9%
Ozone:3-7%
地球的温室效应主要是水汽决定的,现在的情况是,气象学界连一周以后下多少雨都预测不准确,对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都没法长期预测,哪里预测得了长期的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全球暖化论就是用现在科学还搞不清楚的东西,把它根据政治需要偏向解释。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成员、德国著名气候学家莫吉卜•拉蒂夫(MojibLatif)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这20年间所经历的变暖现象大部分都是由于海洋冷暖交替周期引起的。拉蒂夫说,现在大家所担心的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的状况即将暂停,全球已停止暖化。但更多科学家指出,气候变暖是太阳辐射变化导致的。如今,联合国IPCC头头也出来承认,人造全球暖化歇斯底里的报告里可能有更多错误,说“那是一批人的集体失误”。人造全球暖化这个词,“人造”值得怀疑,而一直暖化也不是事实.
恐龙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于七千万年前灭绝。灭绝的原因不太清楚,但恐龙生活的一亿多年时间里,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要比现在高5倍,这些数据很容易从琥珀化石封存的空气中得到,历史上二氧化碳浓度曾经比现在高二十多倍(也有资料说是十多倍),而那时也有一段时期温度跟现在差不多。看看在一亿年前,当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高5倍时,恐龙长得又肥又大,在大约七千万年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降低,恐龙怎就灭绝了?难道二氧化碳有助于恐龙生活?当然这个现在没法得出结论,但现在实验结果却表明二氧化碳至少有助于恐龙所需食物---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需要碳。除水外,碳是植物和其他生物中最主要的物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所需的主要碳源,被叶片吸收后经光合作用结合在有机分子中。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只有0.03%,不是总能充分满足植物需要。因此它的浓度是决定植物光合强度的主要因子。许多经济作物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生长和生产均增加(表2)。
表2: 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差异及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一倍使产量增加的百分数
植物正常CO2水平下CO2固定率(毫克/分米2/小时) 提高CO2水平时的增产量(%)
玉米、粒用高粱、甘蔗65-75 100
水稻 40-75 135
向日葵50-65 130
棉花 40-50 100
大豆、甜菜30-40 56
燕麦、小麦、大麦30-35 66
烟草 20-25 67
番茄、黄瓜、莴苣20-25 50
树木、葡萄、观赏花卉、柑橘10-20 40
(资料来源:Witter.Proc. Agr. Res. Inst. 21st Annu. Meet., pp. 69-86 (1973))
由上表可知,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一倍可以增加植物产量40%至一倍,而当时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高五倍,体积很大的恐龙就有了生存所需的充足食物。在距今两亿五千万年到一亿一千多万年之间,二氧化碳浓度很高,非常有利于植物生长,那时的植物远远比现在要高大。基本上长到了植物生长高度的极限。也只有如此规模的植物群,在地壳变迁,埋在地下之后,才会形成几十米厚的连续煤层,才会造就现在地下丰富的煤炭资源。正因为有非常茂盛的植物,才养育了一批大型的食草类恐龙。整个地球绿意葱葱、生机盎然。但这些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并未完全回归大气,而是在植物死亡后被埋在了地下,变成了石油煤和天然气,由此导致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越来越少,在大约一亿一千万年前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植物没有足够的碳用于光合作用,地球上植物产量急骤下跌,然而,地球温度却并未如美国前副总统、诺贝尔奖获得者戈尔先生说的那样随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而下降,而是反过来,在几乎同时因太阳活动的变化而逐渐升高,动物在温度高时新陈代谢速度增加,需要的食物量也增加,但靠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却吸收不到二氧化碳,到六千五百万年左右,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到低值。灾难发生了,首先无法适应的是植物。植物对自然界作出的反应是有限的,尽管它们努力地吸入二氧化碳,但仍不足以吸入足够的二氧化碳来支撑其庞大的躯体、厚重的枝叶。它们撑不住了。枝叶开始凋落,最终倒了下去。整个灾难过程持续了几千万年,植物不断地倒下,然后是大型食草恐龙、大型食肉恐龙。小型植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为它们吸进的二氧化碳还足以支撑他们的主干和枝叶。小型恐龙也还好,大型植物死光了有时候还能找到一些小型植物来吃。灾难结束时,地球上一片荒芜,大片的荒漠。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二氧化碳的减少,地球的温度急转直下,从此进入了冰河期,而地球如何从冰雪覆盖的冰河期进入目前依然持续的温和气候状态仍然是个谜。
当天气转暖、灾难的结束时,是一个新的开始。由于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不再适合过去那种巨型植物的生长。而没有巨型植物的世界也无法养活巨型的恐龙。正是这场灾难,使地球上生物的进化历程发生重大的转折。地球的物种更加丰富了。各种植物的生存空间不再受到大型厥类植物压制,哺乳类动物的发展历程也因为不再受到恐龙的限制而大大加快了。各种植物、动物纷纷粉墨登场,繁衍生长,地球又恢复了郁郁葱葱。然而恐龙却走入历史,再也不会回来了。
图1:历史上二氧化碳浓度和地球平均气温示意图
恐龙的灭绝可能跟当时地球生物圈缺乏一种机制有关,这种机制可以把埋入地下的碳重新放回大气,当时没这种机制,所以恐龙灭绝了,但一亿年后,这种机制出现了,不是因为出现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先生,而是因为地球上出现了能吃苦耐劳(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人,是他们辛辛苦苦地深入地下,把亿万年前植物弄到地底的煤、油和气又返还大气,完成大自然需要的循环,而循环伴随着的可能是环境污染,但环境污染并不是由二氧化碳造成的,如何控制、减少和整治环境污染则是另外的话题。以煤为例,地球大气总质量5300万亿吨,中国煤储量世界第一,这第一也就5万亿吨,全部烧光,大概就把CO2浓度增加了0.1%, 这还没有考虑海洋储碳的影响,一般认为人类过去100年燃烧化石燃料等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的30%被海洋吸收。中国现在每年不过烧掉40亿吨,按现在速度要烧1000年才能烧完这些煤。
一亿年前的恐龙用它们的生命控诉了如下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先生声称的二氧化碳毁灭世界不过是吓唬人的政治谎言。挖煤和烧煤会产生污染、产生粉尘,但这可以通过法制和科技进行控制,同时这些污染也不是二氧化碳本身造成的,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不仅毁灭不了世界,而且是植物和恐龙维持生命必须的要素,也是中国急需的粮食生长的气肥,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现已知的化石燃料全烧光,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增加一倍,虽然离恐龙生长年代的二氧化碳浓度还差得远,但粮食和植物的产量也可增长40%到一倍!这就是维持中国人生存所需要的。然而对美国来说则不是好事,美国粮食生产过剩,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42.7%, 玉米产量占34.4%,棉花产量占21.2%,小麦产量占11.6%,严重依赖于世界农产品出口贸易。如果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对中国当然有利,但美国的农产品往哪里卖?这就是恐龙告诉我们的秘密。
任何生物包括人都是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体,碳和水可以说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离开了碳生命将无法延续,这就需要碳进行循环。这就象人们存钱一样,如果只存钱、不消费,对社会发展一定不利。看看全世界人口的增长:1900年是16亿人口,1927年是20亿,1960年是30亿,1974年是40亿,1987年是50亿,1999年是60亿,2011年是70亿。。。所以在人口爆炸的当今世界,必须有更多的碳参与循环,人类社会才能为继,历史证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有利于新物种的产生,限制碳排放说白了就是限制生命发展,限制人口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权利,这也是历届气候峰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共识的矛盾所在。我们不尽要问:“减能减碳”,未来我们拿什么来养活这个人口爆炸的地球?
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誓言要把制造业拿回美国去,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美国人工和成本都比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高,他们美国如何能拿回去?难道奥巴马先生他有魔法?他们还真有这个魔法,那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限制。由于西方国家减碳工作起步早,能够生产低排放的设备,于是他们就歇斯底里地炒作“二氧化碳全球暖化论“,限制高排放设备的生产。西方发达国家的思路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目前还生产不了低排放的设备而受到限制,这样制造业就自然而然地回到了西方国家。这就是技术壁垒。而当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象太阳能产业有所突破,西方就露出了本来面目,祭出了杀手锏“双反”,什么“排放限制”都见鬼去了。当我们高喊
减排口号、确定减排目标时,可否注意到后面的陷阱。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限制了人口的增长,间接的为环境和减排减碳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西方国家一方面利用计划生育政策在人权上攻击中国,另一方面在气候峰会上却绝口不提中国的计划生育,无视由于计划生育、中国为环境和减排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惕?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的迁移史就是一部气候的变化史,人类起源于非洲,如果温度不变,人类将永远地留在非洲,不会由于气候和食物的需求向北迁移,不会变态到自愿去寒冷的西伯利亚受虐。正是因为气候变暖,人类才开始迁移,并极大地拓宽了生活领域。
温室效应是真实存在的,但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应该不是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而主要是太阳的变化,目前的太阳活动水平是历史性高,地球也随之进入活跃期。近些年地震和火山爆发频发,频率是过去的7倍多,证明地球本身是活跃期的说法,人运动会产生热,地球也不例外,地球自身活跃产生的热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最后,看看争议科学家列举的一些人造全球暖化騙局: 這些騙局是︰1)多數原始溫度數據采集點不合格;2)溫度數據采集點所在地的城市化;3)看到的溫度歷史曲線根本不是實際數據;4)严重夸大二氧化碳的作用;5)被奉若神明的電腦模型;6)沒有物理證據的驚人結論;7)不存在的科學界共識;8)科研過程的腐敗;9)嚴重的利益沖突;10)嚴重夸大自然氣候現象;11)不能被證偽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