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业研究】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土地供给

2016-12-16 11:06 来源: 兴业研究

摘要:

  • 一直以来,“地根”和“银根”一样,是政策当局认为左右中国经济的两大根本变量。为此,本文对中国经济运行中土地供给与其它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考察。

  • 2010以来,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十分显著,且对诸多国内宏观变量具有领先性。在增长方面,土地供给领先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企业库存、进口和第二产业GDP;在物价方面,土地供给领先PPICPI;在金融方面,土地供给与狭义、广义货币增速同步。

  •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1998年至今我国都处于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无疑是经济意义上的“主导产业”,因而,诸多与整个经济存在密切关系的变量,都在数据呈现上与土地供给、房地产密切相关,但从审慎的角度来说,这些相关性未必蕴含因果。随着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逐步趋缓,过去存在的关系在未来是否会继续存在,仍然需要持续跟踪观察。

关键字:土地供给

1、土地供给:隐性的政策变量

在对房地产投资的研究中,房屋销售通常被视为领先指标,因为销售影响开发商资金回笼,从而影响新开工。如图表1所示,房屋销售面积同比确实领先新开工面积同比大约3个月。

不过,房屋销售并不是房地产周期的第一领先指标。数据显示,100大中城市供应土地面积同比领先房屋销售面积同比约3个月,领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约6个月。这是数量指标的现象。从价格指标看,100大中城市土地溢价率领先百城住宅价格指数约4个月。


土地市场(土地供给和溢价)的变化领先于房地产市场(房屋销售和房价)的变化,土地供给其实是一个隐性的政策变量。一直以来,“地根”和“银根”一样,是政策当局认为左右中国经济的两大根本变量。早在2011419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官员就明确指出:中国的土地需求大大超过用地控制总量,但“地根”和“银根”一样不能轻易放松,“中国按需保证供应建设用地的时代已经永远一去不复返了”。

在土地供不应求的状态下,一旦“地根”有所松动,部分被抑制的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就会得到释放。我们通过2010年以后的数据看到,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确有显著的支撑作用,且对诸多国内宏观变量具有领先性。因此,对于研究经济的走势而言,关注土地供给十分必要。

需要提前说明的两点分别是:其一,下文图表所显示的数据均从2011年1月开始。这是因为,2010-2011100大中城市供应土地面积增速以及诸多其他宏观变量的振幅较大,如果图表中的数据从20101月开始,那么2011年以后变量的振幅显得狭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就不容易被观察。其二,土地供给领先宏观经济变量的逻辑未必能长期成立,因为如果未来土地的供需关系发生逆转,放松“地根”就可能如同推一根软的绳子。

2、土地供给与增长

土地供给领先固定资产投资。如图表3所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从2011年以来呈阶梯式放缓趋势。并且,投资增速总是恰好在整数关口走平。2010-2011年稳在25%左右,2012-2013年稳在20%左右,假设2016辽宁数据没有挤水分,即投资增速持平于2015年的-27.8%,那么从2015年第三季度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定在10%左右。上述走势的巧合应该暗示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某些外生因素的支撑。进一步观察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平的阶段与土地供给的周期是吻合的。



如果根据线性拟合的方法,在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同比走势(20111月至20169月)上画一条趋势线,然后用真实值和拟合值之差的时间序列刻画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我们发现,土地供给周期领先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最近一波领先约7个月(图表4)。



土地供给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的逻辑大致包括:其一,土地供给扩张有利于房屋新开工加快;其二,政府卖地收入改善,支撑地方政府基建投资。

土地供给领先房地产投资。上文中图表1已经显示,土地供给领先房地产开发投资约6个月。其逻辑是直接的,在政策约束下,开发商拿地后及时开工有助于降低成本、及时建成回款也有助于加快资金周转速度20127月开始,对于未动工开发满1年的土地,政府开始征收土地闲置费,对于未动工开发满2年的土地,政府有权收回使用权。

土地供给支撑基建投资。如图表5所示,100大中城市土地供应面积增速与基建投资增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土地供应领先政府卖地收入约6个月(图表6)。20161-10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累计收入26.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占地方政府收入(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之和)的25%。与财政收入中很大比例最终需要被用在刚性的吃饭财政(维持政府日常运行)上不同,政府卖地收入可以主要用于建设项目。



土地供给领先PPI,进而领先工业企业利润和库存首先,由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能够拉动大宗商品的需求,如图表7所示,土地供给领先PPI 5个月(最近一波领先约10个月,即PPI落后于投资)。其次,PPI增速上升有助于工业企业利润改善,因而土地供给也会领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样约5个月(最近一波领先约12个月,即工业企业利润落后于投资)。再次,由于利润改善能够激发企业补库存,如图表8所示,土地供给领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约20个月。

土地供给领先进口。投资需求拉动原材料和设备等进口。如图表9所示,100大中城市供应土地面积增速领先进口金额增速约5个月(即进口略领先于投资)。



土地供给与FDI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从逻辑上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需要供应一定的土地。如图表10,虽然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领先滞后关系并不稳定,2012年土地供给增速的上升领先FDI增速的上升,而2014FDI增速的反弹领先土地供给增速的反弹。




土地供给支撑GDP增速。如图表11所示,2012年下半年和2015年下半年启动的两波土地供给周期分别对应2013年和2016年的两次GDP企稳。分行业看,一方面,土地供给的扩张对应第二产业GDP的企稳(图表12)。与图表3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势相似,2011年以来,第二产业GDP增速也呈阶梯式下降趋势。如果用上文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方法提取第二产业GDP增速的周期项,我们发现,土地供给周期领先第二产业GDP周期约两个季度(图表13)。另一方面,土地供给对第三产业GDP也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图表14),这可能与下文提到的土地供给创造货币的原理有关。



土地供给支撑公共财政收入。由于土地供给能够支撑GDP增速,而公共财政收入与名义GDP相关(图表15),因此土地供给增速应与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也有相关性,数据显示,两者的相关性确实存在(图表16)。


3、土地供给货币与物价

土地供给与货币供应量相关。2011年以来,100大中城市供应土地面积增速与狭义货币增速、广义货币增速、金融机构存款增速的走势基本一致(图表171819)。



土地供给领先通胀。上文图表7已经显示,土地供给增速领先PPI增速约6个月。不仅如此,土地供给也与CPI存在密切关系,图表20显示,土地供给增速领先CPI增速约7个月。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1998年至今我国都处于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无疑是经济意义上的“主导产业”,因而,诸多与整个经济存在密切关系的变量,都在数据呈现上与土地供给、房地产密切相关,从审慎的角度来说,这些相关性未必蕴含因果,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逐步趋缓,过去存在的关系在未来是否会继续存在,仍然需要持续跟踪观察。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