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征求意见稿)的解读和思考

2017-1-5 16:01 来源: 置信碳指数

2016年9月23日财政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征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会办[2016]41号)(下简称“《暂行规定》”),这是由财政部颁布的首个直接针对碳交易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规范。在全国碳市场统一建成之际颁布该规范,对于推动碳交易市场的进一步有序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同时,对碳排放权资产的确认也将进一步推动碳金融产品的创新。

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该规定予以解读。

一、碳排放权业务的会计核算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解读和思考


1、重点控排企业无偿取得配额用于履约

当重点控排企业无偿取得配额时,在取得配额的时点不作账务处理。

1)取得无偿配额后如在履约前未对外部分或者全部出售,则

● 会计期末,如果累计实际排放未超过无偿发放取得的配额,则不做会计处理;

● 会计期末,如果累计实际排放超过无偿发放取得的配额,按期末超出部分的排放权公允价值,计提成本、费用,同时确认超排负债(即“应付碳排放权”),后续按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为完成履约,控排企业从市场上购入碳排放权时,按购入价格及相关税费,确认碳排放权资产,后续持有期间同样按公允价值计量;

● 实际履约时,将实际确认的超排负债部分的账面价值与购入的碳排放权账面价值相抵,差额确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实际履约时,如有节约的碳排放权(包括配额和ccer)并对外出售的,则按实际收到的价款,计入投资收益。

2)取得无偿配额后如在履约前将部分或全部配额先行出售,则

● 出售部分按照实际收到或者应收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认负债,后续按公允价值计量;

● 会计期末,如果累计实际排放量超过控排企业剩余的配额时,按当期超量排放部分的公允价值,计提成本、费用,同时确认负债,后续仍按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从市场上购入碳排放权时(包括购买原已全部或部分出售的配额以及超额排放的碳排放权),按购买日实际支付的价款确认碳排放权资产,后续持有期间按公允价值计量;

● 实际履约时,将实际确认的超排负债部分的账面价值与购入的碳排放权资产账面价值相抵,差额确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实际履约时,如有节约的碳排放权(包括配额和CCER)并对外出售的,则按实际收到的价款,计入投资收益。

2、重点控排企业或其他企业从市场中购入碳排放权用于投资

● 购买日,实际支付的价款确认碳排放权资产,后续持有期间按公允价值计量;

● 对外出售时,实际收到的价款与所出售碳排放权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二、碳排放权业务的信息披露

根据前述碳排放权业务的会计核算过程可以看出,碳排放权业务对控排企业或其他企业可能产生较为重要的损益影响。为了预防控排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不恰当调节利润,《暂行规定》专门对碳排放权相关业务的信息披露提出了详尽的要求,包括与碳排放相关的信息、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相关的会计政策、碳排放权持有及变动情况(包括碳排放权的数量和金额的变动情况,取得碳排放权的方式及数量等)、碳排放权公允价值的获取渠道、用于投资的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出售碳排放权产生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等。

三、从《暂行规定》引出的思考

首先从控排企业的角度来说,《暂行规定》需要控排企业在当期累计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的行为发生时确认碳排放权负债,这对于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核算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无法准确掌握企业实际排放情况,也就意味着无法及时准确的确认碳排放权负债,从而对损益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对碳资产领域相关的培训需求将会越来越急迫,对拥有碳资产领域相关资质(碳管理师、碳核查员等)的人才也会越来越重视。

其次是“当期累计实际排放量”应由谁来核算?对于监管机构及广大投资者来说,由谁、以什么依据来核算当期累计实际排放量,直接关系到碳排放负债及损益的确认,为保证碳排放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公允性,应由国家认可的碳核查第三方机构协助企业确认当期的累计实际排放量,否则可能会导致报表数据的无法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沦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由国家认可的碳核查第三方机构协助企业确认当期的累计实际排放量并发表意见,可以对控排企业碳排放负债及损益的确认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

再次,控排企业在履约期内如果先行大量或全部卖出所获得的无偿配额,会导致当期实际排放远超过剩余配额,加速确认碳排放权负债,从而提早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调节当期利润。目前我国会计报告期(国内通常为截至12月31日)与碳排放权的履约期(国内目前为截至6月30日)存在时间差,碳排放权交易的履约期和碳排放量的第三方审核期也存在时间差,从而产生了调节利润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在有偿或无偿取得配额时都确认相关碳排放权资产或负债,或许将更有助于避免调节利润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和主管部门在落实《暂行规定》的过程中引入专业的碳核查第三方机构对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定期核查并发表专业意见,提升控排企业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更符合碳市场的“三公”原则。

四、发布《暂行规定》的意义

《暂行规定》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碳排放权符合会计意义上的“资产”定义,并明确将其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这对于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创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碳排放权纳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将提升相关企业、金融机构及投资者对碳资产价值的认可度,激发各方参与碳市场的积极性。此外,碳排放权纳入资产负债表意味着企业在投资决策中环境效益得以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将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整体最大化。

《暂行规定》也为碳金融创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碳排放权“资产”属性的确认,为碳债券、碳质押、碳保险等各种碳金融产品设计给出了依据,也提供具有公信力的碳排放权估值标准,将加快相关产品的落地。此外,碳排放权纳入资产负债表后,企业是否实践了绿色发展将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直观的体现。这为投资者判别绿色投资标的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解决绿色评判标准缺失这一阻碍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问题

但《暂行规定》对其他碳资产金融创新产品(如期货及期权等衍生产品)的会计核算处理仍未做出明确的会计处理规定,建议未来能进一步结合碳交易实践,逐步补充完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办法,推动我国碳市场与碳金融创新又好又快地发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