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
我们建立碳定价机制,让
市场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将会有效降低全社会
节能降碳的成本。同时,促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年,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当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11月7日到18日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2次缔约国大会,讨论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和细则,真正落实《巴黎协定》。这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向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信号。
随着各国落实自主贡献的目标以及不断地盘点,排放空间将会越来越成为稀缺的战略性资源,这就意味着将来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碳的价格可能也会越来越高。最近我到欧洲访问,法国和德国的部长预计,将来全球
碳市场的价格,可能要到每吨100美元,最高到150美元。而现在是20、30美元一吨。
碳定价有三种形式,一是收费,二是收税,三是排放交易。推行
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中国重要的改革任务,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2017年将启动覆盖
钢铁、
电力、
化工、
造纸、
有色金属等碳排放交易市场,要建立碳
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
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基本上做到了五项推进:
一是基本建立了排放报告和核查。要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碳排放配额被市场接受,必须建立能够保证数据质量的MIV的体系,国家发改委已经陆续发布了24个行业企业排放指南。在支撑机构建设方面,通过7个试点地区5年的探索以及清洁发展机制和自愿
减排交易机制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目前已经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咨询和
核查机构。
二是组织开展了重点企业历史碳排放数据的报告与核查。明确了数据报送的范围、核查要求及工作安排,由各地方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牵头,组织了八大行业、耗能1万吨标煤以上的重点排放单位,开展碳排放历史数据报告和核查。各地方遴选了百余家
第三方核查机构,对全国约八千家重点排放单位的历史排放数据进行了核查,预计近期将完成最终数据的上报。
三是制定了碳市场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确定公平合理的配额总量及分配方法,是碳市场建设的核心条件。在深入研究7个
碳交易试点及听取专家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起草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与配额的分配方案,已经正式上报国务院。
四是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监管的体系。明确碳市场建设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划定各方的权责,保障碳交易制度顺利进行。全国碳市场将主要采取属地化管理的模式,依托省级主管部门,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体系。按照“放管服”的改革精神,国家只负责确定市场的覆盖范围、数据标准、配额分配方法、交易规则、各方权责义务等重要制度的顶层设计,不参与直接的配额分配,重点企业的配额还是由地方政府进行分配,省级政府依规对所辖地区的企业进行分配,同时对企业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管。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互为支撑,共同构成有效的监管体系。随着各地方推动碳市场数据报告和核查,相关的监管模式也正在逐步的形成。
五是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的立法。碳市场是利用市场的手段实现
碳减排的一种政策工具,属于强制性的市场,必须通过立法对参与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在2014年出台的《全国碳排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组织起草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完成了送审稿。按照有关的立法程序,已经列入了国务院2016年立法计划,法制办已经按照立法程序开展立法的审查。
下一步,按照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要求,国家还将推进四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立法,争取今年上半年能够出台条例。结合条例出台的进度,及时印发企业碳排放报告管理办法、碳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管理办法、碳交易市场交易管理办法,完善碳交易市场的立法体系。
二是完善检测报告和核查制度。在已经发布的24个行业企业排放核算指南的基础上,我们将再次会同国家标准委,将相关的行业核算指南以国家标准的形式联合发布。还将会同国家认监委,出台专门的规则,统一各地第三方机构资质和核查工作的程序。
三是开展配额分配工作。待国务院批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后,根据各地方报送的企业历史碳排放数据,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实地调研,出台与方案相配套的操作指南。在充分征求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的意见后,及时发布,指导地方完成2017配额分配工作。
四是深入开展基础能力培训,拓宽培训渠道。针对政府管理部门,交易活动、交易机构等不同的对象,开展大范围的能力培训,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储备,切实提高各方对碳排放权交易的认识水平和参与度,提高全社会对碳排放交易的认识水平和支持力度。
目前,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处于冲刺阶段,希望大家能够围绕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碳市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定价机制、配额分配、监测报告、核查制度等关键议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将碳市场打造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品工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碳定价机制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