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碳交易的登记注册。碳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包括接入管理模块、账户管理模块和操作管理模块三个方面,其作用在于:负责
排放权配额的生成和存放、完成排放权配额的流转、对配额账户进行管理、对排放权配额交易进行监管。
碳排放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可包括排放权划转、交易备案、供求信息、年度总量指标汇总完成情况等信息。该系统是一套完整的账户管理体系,要能够为各个账户的排放权分配、转入、转出提供全面、清晰的账簿记录。碳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和从事碳交易业务的机构,以开立账户等方式与企业建立业务关系,识别企业身份,核对企业法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登记企业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同时,要由政府认可的权威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登记过户系统,保证其公信力。
(二)碳排放量的核定。碳排放量的核定就相当于对商品数量的计量,涉及到
市场参与者的切身利益,准确核定是保证
碳市场顺利运行的关键因素。核定方法应公平公正、成本较低、简便易行。从国际经验来看,监测核定方法有计算法和测量法两种,从执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来看,计算法优于测量法。同时,要明确碳排放量的核算标准。先设企业核算标准,再逐步设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并根据行业和国家技术进步情况,不断调整标准。
(三)碳排放量的检测。建立碳排放检测制度。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必须检测和计算每个企业、每台机器或设备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建立检测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比如,
钢铁产品的碳消耗与
水泥的碳消耗,一辆大卡车的消耗,这些都需要建立起检测标准。检测二氧化碳的排放,还需要建立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检测机构,包括国家认可的政府和民间检测机构,它们相互之间可以验证。
(四)碳排放的
认证。建立碳排放认证制度。认证证书应当符合相关法律、
法规要求,应涵盖以下基本信息(但不限于):①证书编号;②组织名称、地址;③证书覆盖范围;④认证依据及版本号;⑤颁证日期、证书有效期;⑥发证机构名称、地址;⑦获证组织本年度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及能耗核算边界表述;⑧其他信息等。
(五)碳排放的核查。碳排放量核查是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制度保障。对于碳排放量的核定结果,还要进行核查,以保证核定的公正和准确,保证数据的客观真实。
核查机构应有严格的资质条件,经过规范的程序产生。核查机构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核查,对企业的排放报告进行核对。
企业对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计算并形成报告,由公认的
第三方机构进行核查。为了协助进行独立查验的工作,要求参加的企业对其提报的温室气体信息,建立一个可供认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