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划,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于2017年正式启动。岁末年初,外界关注度再次提升。对此,兴业研究表示:2017年将是书写中国碳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历程的崭新元年。
尝试构建“交易平台联盟”
随着我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内已有九个
碳交易试点在市场体系构建、配额分配和管理、碳排放测量、报告与核查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为全国
碳市场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但全国碳市场设一个还是多个交易平台尚存争议。兴业研究发表的《中国碳市场:从地区试点走向全国统一》报告中指出:一方面,集中交易便于
政策调整,但对交易平台能力建设和规则完善程度提出很高要求;另一方面,分散交易鼓励优胜竞争,激发交易机构的创新动力,有利于碳市场自身以及碳金融体系的发展,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模式,但需保证跨市场的规则统一。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和兴业研究绿色金融研究员汤维祺博士在上述报告中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九个碳交易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和交易系统,未来集中交易的国家碳市场交易平台很可能会在现有的七个交易平台中择优产生。”同时,针对分散式交易可能出现的
问题,他们建议:“地方交易平台可以尝试构建‘交易平台联盟’等合作机制,实现会员资格互认,或者借助金融机构经营网点实行代理开户等服务,优化开户注册和账户管理流程、提高跨市场交易便利度等方式,真正推动全国碳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群雄分食这块大蛋糕
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全国碳排放总量和配额分配方案批复在即,各地备战也进入冲刺期,非试点地区开展了碳排放核查、能力建设等工作,试点地区也陆续启动2017年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并且研究与全国市场对接,方案有望年底前上报。
按照规划,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第一阶段将涵盖
石化、
化工、
建材、
钢铁、
有色、
造纸、
电力、
航空等重点排放企业,门槛在年标煤消耗量1万吨以上。此前颇有争议的新能源汽车的配额也将被纳入到碳市场的管理体系中。由于
碳配额分配关系到相关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会影响各方参与碳市场交易与建设的积极性,其分配方案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出台的《碳排放权交易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全国碳市场的两级管理体制,即中央层面确定排放总量和配额分配方法,省一级层面管具体分配、履约监管,保有部分配额支配权。
在制度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方案已上报国务院,预计年底前获批。全国碳市场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将表现为,中央层面主导方法和标准,省级层面管理配额分配、履约监管。中央将为地方预留部分配额支配权。若地方不按中央方法采取配额分配,企业有权投诉和抗权。其中,配额将采取基准法和强度下降法,以基准法为主。履约将按行业、地区分批均匀地分配在一年中,因此碳市场的监管将属地化、常态化、机制化。
目前,“全国碳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建成后,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解振华透露,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到2050年低碳发展战略的相关工作,并即将对外公布。据市场机构预测,全国碳交易市场全面建成后,碳交易将从现货交易逐渐扩展到碳期货、期权等各种
衍生品,市场空间有望快速扩大。
业界普遍预测,2017年后如果能够推出相关的碳金融交易工具,保守情景下交易规模能达到600亿—800亿元,中值4170亿—5560亿元;2020年后,保守情景下交易规模能达到1000亿—1200亿元,中值6950亿—8340亿元,乐观情景下为37500亿—45000亿元。
做好从试点向全国市场过渡的准备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已历经了长时间的积极探索,且当前碳市场的主要运行模式是以碳市场试点地区为中心,探索开展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建设区域性碳市场。
目前,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为区域性碳市场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环渤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同时也是碳排放的核心区域,其核心省市也都承担了碳交易试点的工作。因此,在统一市场、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监管的原则指导下,建立区域的环境和气候联合的管理体系、提出跨区域与市场统一制度与方案设计,细化
碳资产管理的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税收制度等,将是下一步建设区域碳市场的核心要求。
另一方面,不断扩大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强化
减排政策效果,应是我国碳市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上海、
深圳、
北京在试点碳市场的过程中,已经纳入了服务业以及部分公共建筑设施,但考虑到全国其他地区的基础条件,这些部门尚未纳入全国碳市场。对此,鲁政委和汤维祺建议,上海、北京、深圳等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为先进的地区,可充分利用试点经验,在完成全国碳市场建设“规定动作”之外,适时增加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研究更加科学且可复制、可推广的排放核算标准及配额分配方案,不仅能够帮助全国碳市场更快发展,也有助于本地区在全国碳市场未来的建设进程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
关于设置碳税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近日从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广东)中心揭牌仪式上了解到,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将启动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配额分配,到2017年的一季度或者二季度,完成所有配额的分配。而在2020年之前的全国碳市场初期运行阶段结束之后,将会降低门槛对碳市场纳入企业进行扩容,并对碳市场体系以外的排放企业征收碳税。
据新华社报道,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今年3月一个
论坛上表示,中国将不会单独设立碳税,而是会将碳税安排在目前准备的税种里作为一个税项,如环境税或资源税。但他透露,今年资源税改革扩大范围并未涉及碳税。此次对于“2020年以后开征碳税”的表态,也是国家部委人士首度披露碳税的计划实施时间。
但是,据澳大利亚当地媒体及外媒报道,澳大利亚废除碳税立法7月17日上午以39比32的投票率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第一个废除碳税的国家。报道指出,气候变化政策一直困扰着澳历届政府。一方面是该国600亿澳元煤炭行业所领导的强大行业游说活动,另一方面是公众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日益严重的担忧,澳政府必须在这两方面做出平衡。澳政府计划用一项名为“直接行动”(Direct Action)的政策来取代碳排放税。根据该计划,澳政府将向那些投入资金帮助澳实现减排目标的公司提供补助。澳计划到2020年前将碳排放减少5%。随着碳税被废除,用于设立澳可更新能源机构的数百万基金也将被撤销。
个人如何参与碳市场
据了解,碳市场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入市门槛并不高。从成本来看,天津、湖北的费用最低,个人开户无需费用;广东市场虽然免费开户,但需缴纳年费1000元/年,当年交易量达3000吨则返还年费;深圳通过交易所开户的个人会员需一次性缴纳入会费2000元和首年年费1000元,通过经纪会员开户则免除相应费用,只需要缴纳交易佣金。在交易费用上,广东、湖北市场费率较低,均为5‰,此外湖北定价转让模式向卖方收取4%。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收费标准为交易经手费双向收取6‰,竞价手续费双向收取5%,此外对通过经纪会员参与的个人收取3‰的交易佣金,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收费方式为双向收取不超过7‰。
目前看来,个人投资者参与碳市场仍存在风险。个人投资碳市场存在无法参与借碳、托管等业务;交易手续费较高等问题。碳交易市场价格受政策影响明显,个人投资者难以估计。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特殊性,市场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挂单难以成交。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碳市场是一个新的概念,新的机遇和挑战;对碳市场而言,个人投资者则是市场活跃的催化剂。
从目前火热程序上看,目前启动2017年全国碳交易火爆信息让群雄竞逐未来万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