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发展实践

2017-4-19 09:29 来源: 易碳家

在国际社会就低碳发展的目标和全球治理机制的认识和共识不断深化,碳交易机制越来越被主要国家接受为主要的减排政策工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也把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日渐成为指导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原则。

在2009 年12 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第一次对外做出量化的自主减排承诺。随后陆续颁布并实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以及低碳省市试点、低碳园区、低碳产品认证等政策,形成了完整的减排政策体系。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开始研究制定更为长远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目标。2009 年8 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明确提出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战略的长期任务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工作也正在进行。新一届政府在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正式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建设发展体系,强调推动低碳绿色经济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也在积极编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及研究排放峰值等问题。这些工作不仅研究我国中长期的减排计划,更是为指导未来国家的低碳绿色转型做准备。

从2014 年开始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在能源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重、增长速度放缓的压力下,中国需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抛弃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告别忽视环境保护的污染性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更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这三者的协调。新常态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这个理念是相吻合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更系统、长远的减排目标。

在2014 年11 月,中美两国元首于北京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提出2030 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 左右。这是中国首次公开承诺峰值相关目标。2015 年9 月,中美双方于华盛顿重申《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提出两国将加强国内减排行动以及国际减排合作,并推动巴黎气候会议达成富有雄心的成果。

2015 年6 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确定了中国到2030 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尽早达峰、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 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 年增加45 亿立方米左右。据易碳家了解到文件中还公布了中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行动和政策措施,提出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不仅是中国作为公约缔约方的规定动作,也是为实现公约目标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2016 年3 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落实减排承诺,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低碳发展已经成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和必要途径,也是我国政府“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工作内容。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