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猛:我国现阶段重点排放单位MRV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17-5-23 18:29 来源: ideacarbon |作者: 沈猛

我国现阶段重点排放单位MRV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自国家发改委于2016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6]57号)迄今,全国各省份已陆续完成了2015年及之前年度重点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MRV工作。MRV工作依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进行。同时,作为对指南的补充和澄清,国家发改委气候司通过MRV技术交流平台收集全国各地在各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送及核查等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给出了统一的解决方案。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及各参与单位的努力下,在短时间内完成全国范围内的重点排放企业的MRV工作,成果是显著的。然而,我们通过向几位第三方核查机构资深核查员了解到,现阶段的MRV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绝大多数技术问题,在MRV技术交流平台上或者机构之间,都给出了答复或达成了共识,我们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来谈谈系统性的问题。

现阶段各地经济发展处于转型阶段,面临结构调整、削减过剩产能的形势,直接影响到如钢铁水泥建材、以及电力等重点排放单位的生产规模。同时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衍生属性,导致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部分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拿出相当的经费或者精力来进行能力建设,没有全力关注重点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填报工作,没有对核查机构的核查质量进行合理管控,进而导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填报的数据质量以及核查质量不高。我们在核查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对其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管理水平较低,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是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方案或监测计划是缺失的。作为PDCA循环的首要环节,做好策划是做好MRV工作的先决条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并没有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监测计划,更谈不上按照监测要求来实施监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温室气体的监测过程不受控,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可信度,以及后期的核查结果。此外,部分省份在遴选第三方核查机构时,出于培养本地核查机构的目的,授权的第三方核查机构中,会给本地一些机构留有一定的名额,而这些机构中有一些是没有碳排放核查经验的,因此其核查质量会大打折扣。甚至一些知名的核查机构,因为核查费用有限,出于节省成本的目的,任用一些新人进行核查,也直接影响到了核查的质量。

目前各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在编制时,出于简化核算流程的目的,对一些具有行业特性的问题没有落地,导致在依据指南进行监测和核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分歧。比如,对于燃煤低位热值的取值,按照指南的要求,燃煤低位热值应按照GB/T 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进行检测。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GB/T 213的要求进行低位热值的测量(如煤品取样、监测频次、检测值计算等方面不符合要求),也有的企业采用了其他的方法(如水泥行业采用了GB/T 212来分析煤的热值)。在没有严格按照GB/T 213的要求进行检测的情况下,按照指南的要求应该要采用默认值,但煤的实测值可能跟默认值相差很多,一旦采用默认值,若后续燃料热值发生巨大变化,却不能反映在排放量上,不能体现排放单位在采用高效能源以降低碳排放所做的努力。此外,即便企业按照要求对热值进行了实测,对于其数据的真实性,在没有第三方数据进行交叉核对的情况下,核查机构很难核实。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化石燃料的热值默认值普遍小于实测值。对于采用行业基准值的行业(如水泥行业)来说,有些能耗相对较高的小企业没有检测煤的热值或者检测不符合要求而采用了缺省值,其计算出来的排放强度小于行业基准,或者小于那些能耗相对较低却采用实测值的生产企业。这对于采用了积极监测手段的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对于推行MRV工作来说,其作用力是反向的。

另外,由于各个行业指南的编制单位不同,导致行业指南相互之间存在一些参数取值方面的差异,甚至出现矛盾的情况。如化石燃料的氧化率,各行业的指南中,就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化工行业指南中,对于化石燃料热值要求采用空干基,而其他行业的指南中,都要求采用收到基。还有,比如无烟煤的低位热值,给的默认值是20.304 GJ/t,显著低于实际值,有些省份,如广东省给出了澄清,修改了无烟煤的低位热值默认值,但这样跟其他省份又产生了差异。

指南中对于企业边界的识别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法则,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导致理解上的误区。企业边界识别以法人边界来区分,但一些企业在物理边界内存在多个法人,这些法人要么是权属关系,要么是并列关系,错综复杂,核查员在短时间内很难明确分清。也有一些比较大的公司,存在多个行业同时存在的情况,比如化工、水泥、电厂都在一个物理边界的情况,这是对于选择指南来说是个挑战。此外,国内对于配额的发放依据补充数据表中填报的设施层面上的温室气体排放,这种方法本身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但是我国的国情是有些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很难精确到设施层面上,就会导致在填报时出现困难。目前我国大部分重点排放单位在能源消耗计量方面,基本上能够做到一级计量,而二级、三级计量的普及率并不高。例如电力、热力消耗的计量问题,很多企业的蒸汽是母管制的,无法按生产线或者车间区分;电力消耗同样如此,特别是小企业,基本不会安装重点排放设施独立电表。相对而言,补充数据表的设置过于理想化,未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了不公平现象,计量设备完善的企业,电力、热力消耗量都是按照生产线分开计量的,补充数据表算出来的排放量比较正常;而未分开计量的企业,按目前的处理办法是把全厂电量一起算进去,那么排放量自然就偏大。这也是不公平的。

在MRV系统中存在诸多细节问题,不胜枚举。当然,我国的温室气体MRV工作仍处在摸索阶段,存在问题也是正常的。我们希望在逐步完善的MRV系统中,能够在策划的过程中,多考虑可能存在的潜在情况,多做一些调研,多邀请一些行业内的专家参与,而不是在后续的工作中不停地打补丁。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