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林”和“碳汇交易”助力大三学生“三级跳”

2014-7-9 09:16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他还记得当年碰到的第一个钉子:

        郭鑫:我打了可能100多个乡镇吧。打了电话说了一下我的模式和宏大的构想(笑),滔滔不绝讲了4分钟。他从头到尾也没听懂。

        自己的想法不被人理解怎么办?郭鑫和团队最终找到的突破口——大学生村官:

        郭鑫:突破口最后还是通过QQ群,邯郸邱县找到了一个。因为大学生村官他首先年龄比较相近,知识结构也相仿,他不觉得你是在瞎忽悠,第二就是他确实也想干一些事。 于是在大学生村官朱治华的“穿线搭桥”下,郭鑫和团队终于,进入了河北邯郸邱县,第一次和乡镇政府有了面对面的接触。当年的镇长高风彩至今都记得那个小伙子:

       高风彩:刚一来的时候觉得,呀,真是个小孩,年龄这么小,不相信。后来把他的经历、两个专业的学籍卡,还有他自己设立碳汇平台啊一说。

       记者:后来觉得——

       高风彩:他带不走我们的任何东西,我们还可能有收益。

       郭鑫终于找到了谈判的窍门,但很快他便发现,有了地方政府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因为交易的主角——农民和企业,双方还都没有登场。郭鑫的概念化交易平台,想要让农民搞清楚,困难可想而知!但想要完成交易,就必须教会农民把自家的林子改成符合碳汇林的标准重新进行种植!这一次,郭鑫和喻晓又找到了窍门——专门挑了团队里一位河北当地人给农民们“讲课”:

        记者:但他们最后还是愿意免费给你这个机会试一试,是因为——

         郭鑫:以免费吸引人,再通过其他方式赚钱,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笑)。

        于是,郭鑫的团队和农民一起改造树林的工作,就这么跌跌撞撞地启动了。放视频生动,郭鑫们就做了一款APP,用手机放给农民看,再手把手地教。花了1年 ,林子改好了,就等企业投钱了。企业呢?

        郭鑫:企业是很容易说服的,它知道碳关税在哪里,它每天都在付钱啊。第一次你不要收别人钱,你就免费给人家做。

        最后这个项目,最后长三角19家企业打包,郭鑫团队帮邱县农民赚了上百万,帮企业用碳汇证办好出口证明,虽然自己并未赚钱,但手里,最攥稳了第一个成功案例。

       郭鑫: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这个三级跳已经完成了。

        有了成功案例,就有企业主动找来。慢慢地“碳汇林”在全国100多个县推广,使1000万农民获益。郭鑫开始用金融杠杆运作公司,通过交易所实现碳汇交易,将沉淀资金存入余额宝或贷给农民。公司80%的收入均来自沉淀资金而非中介费。如今,郭鑫已经有了多少张名片,或者名片上面有多少头衔;翻开名片的另一面,对于这个只有22岁的大学生而言,是空白更是创业路上的无限可能……

       郭鑫:现在这个环境下很难找到一个创业的机会。一定是抓住市场的痛点:确实是社会有这个问题存在,要么是现在的解决方法有瓶颈,要么是解决方法不够先进,需要革命。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国际劳工组织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郭鑫的创业案例,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创业呢,实际上是一个发现机会、评估机会和实现机会的过程。郭鑫在这个过程中,有三点非常重要:第一他有一份真正的创业感情,很接地气。能够关心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的发展;第二条他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机会,寻找到了一个双赢的模式。第三个很重要的,就是他能够付诸行动,他敢于去坚持。应该说,这个项目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创业项目,能实现更好的社会价值,和更多的商业价值。(完)
12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