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停驶有红包 碳普惠制吸引公众参与交通减排

2017-6-21 13:16 来源: 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 郭一麟 实习记者 韩光胤

  加快发展绿色交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6月11日,在201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暨北京市节能宣传周低碳日启动仪式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北京环境交易所等单位共同启动“我自愿每周再少开一天车”活动,车主停驶私家车就能获得红包奖励。活动第一阶段目标是吸引约10万个机动车车主自愿参与,减少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营造全民参与、人人自愿节能减排的社会氛围。

  北京此次开展的活动是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缩影,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低碳交通,了解可持续城市交通的未来。

  零收整卖开放减排市场

  在“我自愿每周再少开一天车”活动中,车主每停开一天车,可至少获得0.5元的碳排放收益。停开私家车红包奖励活动是碳排放交易的一种新的探索。北京环境交易所碳交易中心副主任何琼玉介绍,私家车车主通过扫码关注“北京市机动车自愿减排交易平台”,通过注册在停驶前后分别拍摄上传车辆里程表即可获得微信红包。在空气重污染预警的情况下,奖励还将加倍。据专家测算,一辆1.6升至2.5升排量的小汽车停驶一天能够减排12.4公斤二氧化碳。

  北京环境交易所参照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方法学,通过车主调研和专家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开发了机动车自愿减排方法学,将车辆平均行驶里程、不同排量车辆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早晚高峰车辆排放水平等因素纳入考虑,核算出不同排量车辆停驶一天的平均碳减排量。结合当前北京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的平均价格,测算出不同排量汽车停驶一天的碳减排收益,该收益标准也会随着北京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的平均价格适时调整。

  何琼玉介绍,活动将充分体现市场化机制,车主“出售”的碳减排量在经过核定后,可以开放给北京市重点碳排放单位在碳排放交易市场自由购买。北京节能低碳工程技术研究院作为 “零收整卖”中介商,将按照“平进平出”的方式,即不赚取中间差价,把从车主手里购得的碳减排量通过北京环境交易所出售给有需要的企业。

  另外,参与活动的车主还可以每天获得1枚“碳币”,如果在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期间停驶一天,可分别获得2枚、4枚、6枚和10枚“碳币”。不久之后,“碳币”可用来兑换共享单车免费骑行券等优惠券、充值卡及其他实物奖品。通过这一行动,将碳排放交易从现有的重点减排企业向公众扩展,让每个人感受到节能减排带来的实惠,是碳普惠制的一次有益尝试。

  公交行业减排可获收益

  作为舶来品,碳排放交易在我国进行了多年的探索。自2013年,我国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以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深圳、湖北、四川福建、湖北等9个试点省市开展试点工作。据了解,今年年内我国将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公共交通行业与钢铁电力化工等高排放行业相比,碳排放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为公共交通企业提供了参与碳收益的良好契机。北京公交LNG车辆替代项目和郑州公交的BRT项目都是通过碳减排项目的形式参与自愿碳交易。2013年,北京公交采购了3155辆LNG公交车辆,替换了62条线路中的柴油车辆,根据核算,可以减排12万吨碳排放,根据北京碳市场的价格核算,可以为企业增加200余万元的净利润。

  通过碳市场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公交企业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熟悉碳市场规则,提高了城市交通行业适应低碳发展新形势的能力,为未来交通运输行业全面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打下了基础。

  目前,城市中主要的低碳交通方式以新能源公交、地铁、轻轨等为主,由共享单车带来的自行车回归和新能源共享汽车也将成为出行重要一环。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城市交通为市民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为低碳、绿色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培育完善城市交通碳交易体系

  “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共同努力。”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副所长黄全胜认为,低碳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交通的低碳发展,在交通基础设施衔接与节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应用、智慧交通和交通大数据应用、公众低碳驾驶、城市碳排放控制区设立等方面都有提升和创新的空间。

  黄全胜表示,城市交通节能减排需要抓好3个关键:一是政府指导。要以政府为主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建立完善低碳发展制度,在研发、技术推广、知识培训、国际交流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快走低碳发展之路。

  二是科学认知。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现状,既要做好防治气候变化的措施,也要做好异常天气情况的应急预案。引导企业和公众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建立必要的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

  三是务实行动。推进低碳实践,以企业为主体,稳步有效推进。加强节能减排宣传,引导公众低碳出行新风尚。

  “展望城市低碳交通未来,城市决策者需要跳出交通来谋划交通。”黄全胜说,在开展城市规划时,应更加重视交通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要控制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减少职住分离、秉持“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有效衔接与便利换乘、鼓励互联网+交通引发的积极变革,让城市交通快慢结合、动静相宜、宜居宜业宜行。在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各类城市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城市交通低碳发展亮点纷呈、精彩不断。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