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碳市场建设逐渐向总量控制过渡

2014-1-26 13:22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我个人感觉现在应该已经到了这样一种转变的阶段,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要从它的强度目标进入向总量控制过渡的目标。没有总量的控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最终解决控制问题恐怕还是不够的。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李高说。李高说,应对气候变化并不是单一的政策工具、政策手段能够解决的,需要把我们各方面的政策进行汇集、形成合力共同应对。

目前由于我们认识的变化,未来应对气候变化这项工作我想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李高称,目前国家发改委气候司也在推动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是立法的工作,气候变化立法现在已经在组织起草。我们所说的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工作层面还是需要立法的保证,立法的保证对这个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一些顶层制度设计的问题,”十二五”设立了碳排放强度的目标,未来还要进一步的利用这个目标作为整个工作的引导。但是我想从工作的实践来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一方面继续强化强度目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把总量目标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李高表示,到现在为止有42个低碳试点省市,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求这些低碳省市通过认真的研究提出峰值目标。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工作促进峰值的早日到来,最终中国的二氧化碳,或者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能够从强度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而且从总量控制进一步进入到绝对量下降的阶段。”除总量控制的思路外,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个长远战略性的课题加以研究,也是气候司的重要工作方向。


们想通过各行业对各区域和我们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研究判断,对于我们国家低碳发展的道路到底怎么走、未来在2020年、2030年、2050年基本趋势的判断和路径的设定得出一定的认识和判断,为其余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这个工作目前也在进行,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应该有上百家的研究机构来参与当中。气候变化问题非常的复杂,需要从经济、资源、环保等角度综合看待,没有一个单项能够解决气候变化,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进展。

在这一思路下,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也会进一步加速。李高说,今年大家能够明显感觉到国内碳市场建设方面的进展,这反映了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未来的工作当中更多依靠市场的手段,利用市场机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也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市场机制,市场地位在资源配置当中决定性作用总体的要求。“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当中完全依靠碳市场,碳市场可以起到一部分作用。我们相关各个行业的标识、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也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李高说。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