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言
配额分配是碳
市场的核心,决定了市场的
减排成果还有交易的情况。在实际的配额分配过程中,主管部门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坑”,远远不是按公式计算那么简单。目前全国
碳市场配额分配工作即将启动,借此机会笔者和大家分享一些配额分配常见的一些
问题,以供参考。
补充数据表是数据报送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表格。我国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在编制时并未包括企业分设施、分工序的排放,也未要求企业报告产品产量。为了进一步完善数据,为配额分配提供更好的支持,国家发改委在2015年到2016年针对纳入历史数据报告核查范围的八大行业设计了补充数据表,要求企业在指南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数据。
在实际的操作中,配额分配团队所需的数据均从补充数据表获得,企业报告本身仅作为参考。甚至极端一点说,只核查补充数据表就够了。但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一些
核查机构未对补充数据表进行认真核查,导致配额分配和企业履约量出现错误。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错误。
1
计算错误等低级错误
笔者在多份报告上发现各工序排放量加起来不等于总排放量的,也发现过年产量将“万吨”的数值直接填到“吨”上面,强度瞬间就飙升了一万倍。这些错误都说明了企业和核查机构没有认真核对补充数据表,整个表格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
2
边界错误
指南规定报告的法人边界内的六种温室气体都要报告,但补充数据表只针对二氧化碳,而且大部分行业的过程排放不需要纳入配额管理,甚至部分行业是以设施为边界进行的。这就意味着企业面临着一个大边界和一个小的履约边界。但是有的企业在核查报告中已经区分了两个边界,但在填写补充数据表时依然填写错误,核查机构也没有发现。
3
未对产量数据进行核查
笔者发现部分核查报告并未对原料、产量记录、库存、销售合同发票等产量证据文件进行核对,直接接受了企业提供的产量数据。但是这里面风险很大,尤其是目前采取控制强度的方法进行分配,企业一旦对产量数据进行造假,很容易获得超量配额,对市场造成冲击。
以上几种典型的错误都会导致配额分配出问题。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和核查机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对补充数据表填写的规定不够清晰,缺少实操指导。希望未来国家能够提供统一的核查模板和标准,核查机构能够仔细审核补充数据表,进一步提高配额分配的效率和科学性。
总而言之,全国碳核查中忘了什么都不能忘记补充数据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