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
碳交易网了解到,尽管目前
CDM碳交易不景气,但其以
市场方式解决温室气体
减排问题的成本有效性还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其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
节能减排、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时学习和借鉴。
全球碳交易市场构建的法律根基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成员国承诺定时、定量地减排温室气体。由此,各国各地区又根据自身的义务和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定时定量的减排要求使得温室气体减排量具有稀缺性,具备可交易性,而这种稀缺性和可交易性显然受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各国各地区的政策影响极大。因此,为保证我国碳交易市场有效、平稳运行,首先需要出台相关法律
法规,明确违约惩处手段,其次应保持相关政策的设计合理、相对稳定、循序渐进,给投资者明确的价格信号和回报预期。
二、碳交易市场的有效运行需要金融机构参与
碳交易产品——由政府分配的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和由减排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具有典型的金融产品属性,对金融机构和投资人具有吸引力。目前全球运行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中,金融机构和投资人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其中包括很多国际和政府发展银行、知名商业银行、私募基金等。他们的参与大大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活跃了市场。我国碳交易市场要有效、平稳运行,亦需要金融机构和投资人参与,否则,易发生企业惜售其排放配额或减排量的现象,导致市场因缺乏流动性而变成一潭死水。
三、碳交易市场设计运行要考虑宏观经济影响
从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可见,除受政策影响以外,碳交易市场受全球、各国、各地区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也较大。当经济形势好时,企业生产活动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容易增加,减排压力增大,对减排量的市场需求就会增加,碳交易市场表现活跃,量价齐涨。反之,则会使减排量市场需求减少,供过于求,碳交易市场的量价齐跌。因此,我国碳交易市场的设计、运行还要考虑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和经济运行周期等问题,预设一些调节手段,防止市场的大起大落。
四、碳交易市场的运行要兼顾严谨与效率
CDM碳交易被病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在项目注册申请、减排量测算、核查与签发等各个环节的审查都过于严谨,导致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影响了碳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难以实现CDM机制的最初预期。因此,在我国碳交易市场设计中,应充分吸收这一教训,统筹兼顾严谨与效率。
五、要增强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的话语权
我国是全球CDM碳交易市场的最大供应国,但是在全球CDM碳交易和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的话语权则较小,处于被动地位。话语权被发达国家掌控。现在,我国正在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市场,但未来最终应与全球碳交易市场对接。全球业界一致认为,未来各国各地区的碳交易市场应关联起来,形成可以相互流通的全球碳交易市场。国际社会在这方面已有行动。因此,无论从现在还是未来出发,我国都有必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强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的话语权。
六、运用碳交易机制互补东西部地区发展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
碳信用资源禀赋亦不相同。东部地区相对欠缺,中西部地区相对丰富。我国已在联合国注册的3,650个
CDM项目就多半地处中西部地区。这些项目经过联合国的严格评估与审查,在国家或地方已立项,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如果仿照CDM碳交易机制,建立东西部地区的碳交易机制,则中西部地区可把这笔资源转化为财富,并同时促进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
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