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绿色产业或将进入爆发性成长期

2014-7-16 11:49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创新低碳技术,打造低碳产业链

       低碳发展的关键在于对能源高科技的创新和拥有。相对于信息技术来说,低碳技术涉及的技术领域多,系统复杂,周期较长,投资较大,且具有应用前景不明、投资收益不确定的特点,因此需要多方合作,共担风险。根据京津冀三地的比较优势,低碳技术宜采取协同创新方式:研发在北京,中试基地在天津和河北。其中,中关村是我国最大的科技创新高端资源密集园区,已覆盖低碳经济主要领域。今年5月,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这是北京高科技生产要素第一次大规模向河北辐射外溢,也是河北对接京津的首个综合性高科技园区。我省石家庄、保定、廊坊等地也应积极谋划,加快打造协同创新示范区。

       我省工业能源消费占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头,其中,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煤炭和石油加工业六大高能耗行业占工业总能源消费的90.5%。因此,必须调整工业结构,打造低碳产业链。对存量项目而言,要加快淘汰能效低的产能和项目,遏制“三高”行业的过快增长,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提高上、下游产业的能效。对于增量项目,要通过税收、财政等手段,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支持,使其从投资到建设一路绿灯。

       农业作为我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既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同时又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模式,强调通过智能管理来适应气候变化,积极应对极端天气灾害。对我省来说,应加强对旱灾、洪涝灾、风暴灾等极端气候的预测和预报能力,兴建一批旱作集雨补溉工程,培育高产节水抗逆农作物品种,把气候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因地制宜普及可再生能源,引进与发展“沼气产业化”,将农村各种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服务业绝大多数具有低碳的特征,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如环境监测、能源环保审计、电商服务、研发服务、金融服务、物流配送服务、会展交流服务等,既有助于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又反过来促进了服务业自身发展。因此,应将发展服务业作为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