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乙醇产量或迎爆发式增长 产量有望达1000万吨
燃料乙醇产量或迎爆发式增长
9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南方日报记者昨天从中
石化广东石油公司获悉,目前广东还没有推行使用乙醇汽油,但《方案》的出台将有效推动我国生物乙醇产业的快速发展,包括在广东应用。
名词解释
乙醇汽油
是指燃料乙醇与汽油按照一定比例调和形成乙醇汽油。这种汽油能够减少二氧化碳以及机动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放。根据《实施方案》,我国将全面推广E10乙醇汽油,也就是在汽油调合组分油中加入10%的变性燃料乙醇调合而成的环保汽油。
可再生液体燃料2016年
实际消费量仅约300万吨
对于推行乙醇汽油的初衷,国家能源局科技司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我国可再生
电力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6年底,光伏、风电、水电等可再生电力装机已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34.6%,可再生电力消纳量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5.4%,有力推动了国内电力供给结构的持续优化。相比较而言,我国可再生液体燃料发展则明显滞后,2016年实际消费量仅约300万吨,不到全国成品油消费的1%,已成为当前能源转型的突出短板,亟待加快发展。
此外,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和安全水平;有利于改善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以及机动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放,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有利于调控粮食
市场,促进粮食供求平衡等,是处理过期,久置粮食的较好途径;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东北等生物质资源丰富地区具有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对于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我国推行乙醇汽油在原料上有保障优势。”据有关权威机构测算,我国每年产生的超期超标等粮食可支撑一定规模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此外,国际市场玉米和木薯年贸易量达1.7亿吨,5%即可转化生物燃料乙醇近300万吨。国内每年可利用的秸秆和林业废弃物超过4亿吨,30%即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2000万吨。这些都为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
多地推广生物燃料乙醇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生物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年消费乙醇汽油约6亿吨,占世界汽油总消费的60%左右。目前,巴西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纯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国家,乙醇汽油比例主要为22%,而美国早在1992年就推广使用E10乙醇汽油。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国,主要原料为玉米。据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数据,2016年全美生物燃料乙醇总产量达4554万吨。通过立法,车用乙醇汽油在美国应用已实现全覆盖,有效提高了能源安全水平,减少了机动车有害物质排放,年
减排二氧化碳超过4350万吨,增加就业岗位40万个。巴西是全球生物燃料乙醇第二大生产消费国,也是最早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的国家,主要原料为甘蔗。目前,巴西生物燃料乙醇已替代了国内50%的汽油。欧盟早在1985年就开始使用乙醇含量5%的车用乙醇汽油。2016年,欧盟生物燃料乙醇产量为409万吨。根据规划,2020年生物燃料在欧盟
交通运输燃料消费总量所占的比重将至少达到10%。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始于“十五”初期,2001年为了解决“陈化粮”处理
问题,改善大气及生态环境质量,调整能源结构,经国务院同意,启动了生物燃料乙醇试点。从“十一五”起,根据形势变化暂停了粮食燃料乙醇发展,陆续在
广西、
内蒙古、
山东、
河南等地建成多个非粮燃料乙醇示范项目或产业化装置。截至目前,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年消费量近300万吨,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全国已有11个省区(包括
黑龙江、河南、
吉林、
辽宁、
安徽、广西6省(区)全境和
河北、山东、
江苏、内蒙、湖北5省的31个地市)试点推广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消费量已占同期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1/5。
“总体上看,我国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形成了以‘核准生产、定向流通、封闭推广’为特征,符合国情和历史发展阶段、行之有效的中国可再生燃料推广模式。”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因此,市场普遍预测燃料乙醇的成长空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2016年,我国汽油消费量约1.2亿吨,其中,201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05亿辆,汽车用汽油量近1亿吨,若未来均能够实现10%的燃料乙醇配比,则我国燃料乙醇的产量空间将达到1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