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后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水电将保持稳步推进,风电会保持中速平稳增长,光伏发电有望实现快速增长,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将呈现多样化齐头并进趋势,光热发电、地热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完成初步规模化示范。
这是记者从日前举行的2017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研讨会暨国际能源署《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2016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
“到2016年底,中国商品化非化石能源年利用量已达5.4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2.4%,较‘十二五’初上升了5个百分点,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非化石能源已进入大范围增量替代和区域性存量替代的发展阶段。”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綦成元说,今后随着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将更多样化。
根据当日发布的《2016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预计突破3.8亿千瓦,风电装机预计突破2.3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预计突破1.6亿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预计突破15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以上。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
电力增长无可争议的引领者。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在2016年的全球净新增电力产能中,可再生电力占比达三分之二。预计2017年至2022年期间,全球可再生电力增幅将达43%。我国对全球可再生电力产能增长的贡献超过40%。
国际能源署认为,这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我国对空气污染的关注,以及“十三五”规划勾勒的产能目标。事实上,我国目前已超额完成2020年太阳能光伏目标,且预期在2019年超额完成风电目标。此外,我国还是全球水电、生物电能和生物热能以及电动车
市场的领先者。
放眼未来,“全球每年都会有650万人因空气污染导致死亡,世界上仍有12亿人口,没有电力使用。”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部项目经理Heymi Bahar说,这些
问题仍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来破解,未来五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增加1万亿千瓦时,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煤电的总发电量。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全球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无疑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与消费国。下一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将从‘上规模’向‘提质增效’转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郑声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