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背后巨大利润点
目前最理想的个人
碳交易的发起及管理机构是大型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电商企业,在做差异化的同时,又增加了粘性。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实现“碳货币”的流转,可以将用户低碳行为记得的货币“碳货币”与商户里的商品的联系起来,让人们在做公益的同时,也可以带来商用价值,为主营业务助力。
在当今新消费时代,绿色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也更易赢得新一代消费者的青睐。众所周知,蚂蚁森林目前定位为公益产品,而后发现其实它是一个带来用户粘性的很好的工具,很多人为了绿色能量,选择使用支付宝。所以互联网公司做低碳不仅仅是做公益。
而事实上,不少电商巨头和品牌巨头企业都开始在绿色领域布局。苹果已经连续三年当选“绿色和平”环保公司;京东2017年上半年的绿色消费金额同比增长86%,绿色消费覆盖人群同比增长62.2%;阿里巴巴也谋势而动,将从电器领域开始着力,布局商品
碳排放的计量,并纳入蚂蚁森林体系。
这是一个纯粹的自下而上的模式,单个企业建立自己的碳交易体系,今后可以与其它类似企业进行衔接,从点到线到面,一级一级拓展。当然,个人碳交易不应该局限于个人与个人之间,还可以与所有的交易主体相对接,个人与企业、政府、国际投资者进行交易。
知事有话说
“个人
碳市场”用户基数大、宣传效果好,并具备病毒式传播的效应。但截止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企业有内部碳交易机制。像腾讯、阿里、京东、滴滴、美团、万科、恒大等,他们都有自己庞大的用户群,完全可以做出一个有规模的个人碳交易市场,就看当家人的眼光与魄力了。
但我们同时不能忽略碳市场形成的前提,就是要对低碳行为或者产品的
碳足迹进行计算,这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比较成熟,碳排放计算才不会成为企业参与的障碍。这就需要政府、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齐心合力、协同作战了。这就要考量一个企业的能量了。
谁将成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我们拭目以待!(文章来源:百家号公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