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毒翻出那张去年从黄牛手上花3934英镑天价买的Radiohead伦敦演唱会门票时仍面露阴郁,因为这张门票的面值仅为65英镑。
老毒很清楚这样的变相勒索不会就此销声匿迹。凭着做过交易结算IT系统的经验,他决定利用以太坊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开发出一款智能票务App,以防止演唱会门票造假以及被倒卖时的肆意涨价。设计的虚拟门票将采用唯一的数字足迹,绝无仿制可能,而门票则以原价实现点对点自由转让买卖,不受任何
第三方的干扰。
老毒联系了有着相同遭遇的发小汉恩,并告之打算利用TCP/IP五层协议中的最顶层应用层技术开发一款移动App。在经历了一阵尴尬的沉默之后,老毒得到了这样的回复,“Literally(从字面看),我完全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鸟”。说实话,老毒并没指望发小能明白这项技术,老毒自个儿也未必能讲的透彻,毕竟这是一门前沿技术。
“圣人,为什么您总好打比喻?”
“因为解释区块链太特么难了。”
一般而言,越是前沿的东西,越难找到合适的普及语言来表达。这就如同量子力学,即使是创立了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学派的科学家们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量子力学。
如今区块链技术已被全球认定为未来5-7年内最具全球跨行业影响力的八大新兴技术之一。而这样的前沿技术在遇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这样的全球性挑战面前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事实上,国内外对于区块链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应用已经展开。今年5月,由世行及其他机构在巴塞罗那召开的Innovate4Climate 2017会议上,区块链已成为会议内容的主题。
UNFCCC在继今年5月承认了以太坊区块链技术在处理气候变化
问题中的重大潜力,尤其是肯定了其在透明、经济及高效方面的优势之后,上周,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COP23气候会议上,气候与IT交叉领域的专家们再次讨论了应用以太坊区块链技术在加速推进巴黎协定实施方面的机遇和风险。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简单讲,区块链就是一种账本记录数据的方法,运用这种账本可以记录交易、协议、合同中或者任何一种需要单独记录和验证的数据信息。这种记账方式与传统记账的区别就在于,这种账本并不是储存在一家机构,而是被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成千上万台电脑中。这也就意味着系统中每位用户都有一本一模一样的账本,绝无信息丢失的可能,因此非常安全与透明。
即使机构摧毁了,也丝毫影响不到区块链。
然而,对于一个IT界四六不分的外行人,以此就能知晓区块链的具体运作方式多少还有些够呛。不过,不明白也没关系,知道如何用就够了。
按照UNFCCC的官方说法,区块链技术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它可促使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加入,提升透明度和信任度,进而有效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创新。
“提到
减排成果的国际转让,主要就是UNFCCC主导下的
CDM,但是它太过于中心化了。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同步数据以确保所有的分布式账本都具有相同的信息。你完全没必要去检查数据库,因为他们会自动完成,你所要做的仅是检查哈希值。”
能否再构建一种全新的国际
碳交易机制?《巴黎协定》的第六条为各国在一个全新的全球气候框架下进行合作与
碳排放交易创造了可能。其中,第6.2条和6.3条允许各国将国际碳排放交易的规模纳入其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成果中;第6.4条也规定可以建立一种新的
市场交易机制,允许一国将自身的减排受益作为另一国履行其国家自主贡献的成果。显然, 协定第六条的落实需要各国的碳
排放权交易体系相互关联,以避免减排量被双重计算。然而由于缔约各方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与利益纽带,为协定第六条关键内容的制定与具体实施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UNFCCC热衷于区块链技术正是由于其分布式的特性,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方面提升管理和可持续性水平。区块链技术可有效提升协定第六条中关于缔约方使用国际转让的减排成果来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便于对温室气体减排进行跟踪和报告,避免双重计算,同时还可作为各国自主减排贡献实施进展的监控手段。
UNFCCC关于巴黎协定第六条的“区块链化”建议摘选(来源:UNFCCC)
本质上,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密码学的巧妙应用。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不仅可以公正地记录每一笔交易,甚至可以记录下所有赋含价值的东西。而以太坊其实就是一个专注于智能合约应用的区块链平台。结合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不再只是体现为一套基于合同条款的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它本身还可作为一个参与者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回应,自动执行预先设定条件的交易编码程序。以太坊相对于其他区块链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几乎任何类型的智能合约。
碳资产所有者拥有排放预定数量温室气体的权利,同时也可以像其他资产一样购买和出售这些碳资产。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所具备的信任度强、管理成本低,以及透明度高的优势恰恰可以运用在碳资产的转让及交易方面。利用该技术,形成公开的交易行为以及持续性的交易记录,可有效提升交易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从而使得碳资产转让和交易更为安全。
按照现有的规则,碳资产在上市交易之前需通过第三方的审核。虽说编写减排报告是一项细致且略带些固定模式化的工作,但审核方仍是会从审核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迫使项目方不得不再次补充数据资料并加以解释说明,为此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对于一些获取方式较为困难的数据资料,减排结论往往会倾向妥协保守的一面,即降低报告的减排量。如果想要坚持原有的减排结论,项目方就需要提升数据监测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更高的审核成本。
目前,一些国外软件开发商如Power Ledger已在利用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来简化
碳减排项目的开发过程。通过透明持久的监测记录,提升减排数据可追溯性的同时,也极大降低了第三方的审核费用。此外,IBM也通过区块链技术,与国内的一家能源区块链实验室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国内碳资产交易平台模型。这个平台可自动处理并有效记录碳资产交易过程,确保交易透明性,同时高效的碳资产开发及管理方法可促使企业采取措施减少排放。
鉴于分布式账本在资本市场的重要应用,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已被认为能够有效改进支付、清算与结算流程,并对碳资产转移以及未来
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清结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在气候能源交易方面,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有效推动了P2P能源交易平台的发展。2017年3月,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实施的一个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的P2P能源交易体系——布鲁克林微电网实验项目中,用户只需要在一个虚拟的交易平台上注册,光伏发电户就可以将富余的
电力信用(Electricity Credits)出售给购电方。交易的安全性使得参与方可以越过电力公司,从而最终建立一个自我发电与储电的微电网系统。当前布鲁克林微电网项目正与传统电网合作,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力求更为灵活和高效。
家住纽约布鲁克林区的Patrick Schnell望着自家屋顶上的光伏板感慨万分,“我们已联入了社区微电网。我们发电用电,可以直接跟邻居和周边的商家进行电力交易,完全不需要售电公司的介入。我们既是用户也是供应方,我们明白彼此的需求与意愿。”(图片来源:Kevin Hagen/New York Times)
目前,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能源交易项目发展数量众多,如Power Ledger、SunContract、LO3、ElectriCChain等等。参与方可通过字符串或代表一定能源数量的可交易数字化资产进行能源的相互买卖与交易,减少碳排放。
在气候融资方面,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有效地推动了气候行动项目的众筹以及P2P融资交易的发展,确保了项目获得资金的透明性。
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有一类气候周期性的风暴灾害损失往往会由一种被称为巨灾债券(CAT债券)的金融产品承担。这类债券类似于保险合同,只是风险会从保险公司转移到投资者身上。投资者因承担了特定事件发生的风险,因而可换取一些收益作为回报。
当特定灾害发生时,一些第三方救助机构可能会因其死板的工作流程延误援助进程,而有些甚至还会侵占部分捐赠资金作为其业务费用。应用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不仅可加快资金救助的速度,而且还可以有效跟踪捐助资金流向,杜绝救助资金的占用。去年,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应用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成功发布了一项CAT债券。而在今年9月,首单应用以太坊智能合约的CAT债券开始结算。
在这次COP23波恩气候大会中,作为欧洲最大的气候行动催化创新机构Climate-KIC在气候分布式账本倡议(CLI)边会上提出了应用以太坊区块链技术以使生态保护者因减少毁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而得到回报的解决案例。在该案例中,通过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可使生态保护过程更为透明,出资方可以随时观察护林活动的进展情况,卫星数据和遥感影像跟踪有助于确保生态保护过程的持久性,防止碳减排泄露的发生。
毫无疑问,在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那些研究政治和公共
政策的官员们已经对以太坊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潜力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旦相关的法律及适当的社会条件准备就绪,区块链就可以实现减排。政策制定者们肯定也很清楚,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应用发展的势头正在扩散,而发展的不同路径和可能性将会来自于制度与创新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