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数据调整提高了能源消费和排放的基数

2014-7-21 23:11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政府尚未公布系统的碳排放数据。因此,我们预测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世界银行的WDI数据库。考虑到WDI的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为此,在 WDI尚未更新的场合,我们直接引后者的排放总量数据。

按照世界银行WDI的数据说明,其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数据,也来自于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但我们无法从该实验室得到碳强度数据。不过,通过简单的计算验证,WDI的碳强度数据实际上就是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碳排放量除以能源消费量得到的结果。

因此,我们研究中所使用的碳排放数据来自橡树岭实验室,而能源消费数据来自WDI,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数据则根据两者推算得到。

但是,WDI的能源消费数据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第一,与中国官方数据不吻合。比如,2012年WDI报告的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数据,历年来均高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的数据;而且变化趋势不一致。2013年也存在这种情况。第二,WDI能源数据本身,在年际之间的调整幅度也比较大。比如,经过比对发现,2013年更新后的WDI能源消费数据与2012年发布的WDI相比,对中国能源消费最突出的调整是,把中国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调高了4.120%。中国官方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内能源消费强度降低了19.1%。按照2012年WDI数据,中国“十一五”期间内能源消费强度降低了18.8%,比中国官方数据低0.3个百分点。但是,按照2013年WDI数据,中国“十一五”期间内能源消费强度只降低了16.7%,比中国官方数据低2.4个百分点。WDI调高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显然会对我们预测中国排放数据产生较大影响。

再如,按照中国官方数据,2012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11年下降5.02%(国家发改委,2013年)。但是,按照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碳排放数据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GDP增速数据推算,2012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只比2011年下降1.65%。这里有一个不可比的因素是,发改委所指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综合考虑了碳汇等因素后的净排放,而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数据,仅仅考虑能源消费和水泥生产相关的排放。不过,即使剔除这个不可比因素,中国官方数据和WDI数据之间也存在较大出入。考虑到中国并没有明确公布实际二氧化碳排放值,而本报告预测又需要给出排放数值,所以我们继续沿用WDI的数据。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