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管理与碳交易市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可持续且不低碳

2017-11-28 08:41 来源: 磐石环境与能源研究所 |作者: 毛达、林佳乔

碳减排的优选措施不是垃圾焚烧



二、碳减排的优选措施不是垃圾焚烧

2013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联合国训研所(UNITAR)在其《国家废弃物管理战略指南:将挑战化作机遇》(GuidelinesforNationalWasteManagementStrategies:MovingfromChallengestoOpportunities)报告中提出,一个国家垃圾管理宏观政策和战略应有的整体目标是:“遵循废弃物管理的优先次序原则:在源头将废弃物产生量减到最小;将可用物料尽量导向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循环再生过程,目的是将送往填埋和废物能源利用处置设施的废物总量减到最少。”

这一论述清楚地表明,垃圾管理的优选措施,既不是填埋,也不是焚烧,更不是这两者的互相替代,而是要通过源头预防、前端减量、中端分类、后端回收利用来同时减少垃圾的填埋和焚烧量。欧洲联盟确立的垃圾管理优先次序原则同样强调,即便能够提取一部分能源,焚烧和填埋仍然是整个管理体系中最应当抑制的措施;要落实这一原则,就必须保证更优措施获得更多利好的政策优惠和经济激励,而非相反。

碳排放核算的角度,同样可以说明在固废管理领域,垃圾焚烧对于“碳减排”的作用非常有限。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全球碳排放清单,固废末端处理所占全球碳排放总量仅3%。也就是说,如果只在末端处理具体技术的变换上做文章,固废行业对全球整体的减排贡献无论如何都是很小的。

如果考虑了更优的源头和前端措施,情况则大大不同。2015年,联合国环境署与国际固废管理协会(ISWA)在其《全球废弃物管理展望》报告中指出:从整个生命周期的视角看,综合垃圾管理带来的碳减排可达全球排放的10-15%;如果考虑预防产生措施,可达15-20%。同年,欧洲的独立环境智库Eunomia在其《固废管理对低碳经济的潜在贡献》报告中也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揭示出:与垃圾有关的碳排放主要在于生产阶段;循环利用的减排效果非常明显;填埋与焚烧之间的相互替代没有显著差别。

因此,通过碳市场机制为垃圾焚烧项目提供碳抵消收入,从根本上既不能实质贡献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还有可能对垃圾管理和碳减排更优措施的发展构成“此消彼长”的抑制作用。

结语

对于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并且不具备低碳属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国碳市场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诚然,根据目前获得中国碳市场备案的《CM-072-V01多选垃圾处理方式》方法学(第一版)[2],垃圾焚烧项目是有可能被“计算”出具有“碳减排”作用的。但是,这一方法学的基本前提是用“焚烧来替代填埋”,从可持续垃圾管理理念来看,无非就是用一种劣选方案替代另一种劣选方案。倘若中国碳市场乃至全球范围的CDM机制的崇高目标是真正地促进可持续发展,那么将有限的碳市场资金投向劣选方案的互相替代,其结果不仅大大伤害了碳市场机制的崇高性,也会影响垃圾管理领域优选措施的推进。
12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